摘要:对比了过氧乙酸单漂、双氧水单漂、过氧乙酸与双氧水复漂及其次序组合对大麻织物的漂白效果,通过分析大麻织物的一些性能和木质素含量得出:过氧乙酸单漂(过氧乙酸10g/L,60℃,pH=5.5)、双氧水单漂(双氧水10g/L)、过氧乙酸初漂与双氧水复漂后大麻织物中木质素含量分别为4.02%、4.53%和3.63%.使用优选的过氧乙酸初漂与双氧水复漂结合进行,在保持一定强力前提下,可使大麻织物获得较好的白度.
大麻纺织品具有其他纤维难以比拟的优势:良好的抗菌抑菌、吸湿散湿、透气、屏蔽辐射、润肤爽身等.但是大麻纤维的纤维素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后者导致大麻织物漂白后白度不高,对染色匀染有不良影响.常用的漂白剂双氧水对木质素的去除作用很弱,因而多用于含木质素较少的纤维漂白工序.对于大麻这种天然杂质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质素含量高的纤维,使用任何单一的漂白方法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白度,经常需要多种漂白方式结合进行.
过氧乙酸与其他漂白剂相比有许多优点:(1)氧化电位较高(0.986V),与亚氯酸钠相近(1.073V);(2)不产生任何有毒作用,排放物可完全生物降解;(3)漂白反应可在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进行,有利于保护纤维的机械性能.一般认为,过氧乙酸的漂白原理是过氧羟基(·OOH)活性基团与色素的共轭体系发生作用,达到消色漂白的目的.有研究表明,过氧乙酸对木质素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而对于大麻纤维,过氧乙酸是一种非常有优势的漂白剂,木质素的有效去除对大麻织物进一步的加工非常有利.本文尝试用过氧乙酸对大麻织物漂白,真正实现对大麻织物的无氯生态漂白.
1试验
1.1材料及仪器
14N×14N×50×54大麻织物;过氧乙酸(15%),双氧水,硅酸钠,氢氧化钠,硫酸.仪器:L-SY电热恒温水浴锅,MP200A电子分析天平,YG026-31A织物强力测试仪,WSB-Ⅱ白度仪,毛效测定仪.
1.2漂白工艺
过氧乙酸初漂(A):称取硅酸钠2g/L,量取蒸馏水于烧杯中(浴比1∶20),加入过氧乙酸,调pH,搅拌均匀;将配好的漂液放入水浴锅中升至规定温度.取大麻织物,用少量水润湿,挤干后分别放入相应的工作浴中漂白1h,结束后先洗涤2次,晾干.
双氧水初漂(B):双氧水适量,稳定剂2g/L,90℃,1h,pH为10.5,浴比1∶20.
过氧乙酸复漂(A′):过氧乙酸8g/L,60℃,硅酸钠2g/L,pH=5.5,浴比1∶20,1h.
双氧水复漂(B′):双氧水8g/L,90℃,硅酸钠2g/L,pH=10.5,浴比1∶20,1h.
1.3测定
白度:采用白度仪进行测量,将织物折成2层,测量一块织物的5个不同地方,取它们的平均值;毛效:参照FZ/T01071-1999《纺织品毛效试验方法测试》,测定30min液体在织物上的上升高度(cm);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率:参照GB/T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定;木质素含量:将15mL72%的硫酸注入已烘干至恒重且准确称重约1.2g(m1)的大麻纤维粉末中,20℃处理4h,不时用玻璃棒挤压纤维促使其完全溶解.后加100mL水放置过夜,用已知质量(m2)的2号砂芯漏斗过滤,并用热水冲洗4~5次,置于(105±3)℃烘箱中烘至恒重,用分析天平称量砂芯漏斗及其中残留物木质素的总质量(m3),按公式计算木质素含量:木质素=[(m3-m2)/m1]×100%.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