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的分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要达到漂白目的,必须选用较高的温度。在高温下漂白,不仅漂白速率大大增加,漂白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对纤维的损伤也不大,因此为了提高漂白速率,氧漂温度一般为9o~l00℃之间。由图2—3、图2—4可知,随着漂白温度的增加,织物的白度随之增加,强力变化不大,但是织物手感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因此温度选为8o、90、100℃。
2.3时间的确定
对漂白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过氧化氢用量为15mL/L,枧胶晶为4g/L,碳酸钠1.5g/L,渗透剂为2g/L,六偏磷酸钠为2g/L,调节pH值为l0.5~ll,温度为98℃,浴比为1:20。时间为30—90min,浴比为1:20。其白度、顶破强力与时间的关系见图2—5、图2—6。
漂白时间是与漂白温度密切相关的。温度低,漂白时间长;温度高,漂白速度快,漂白时间短。双氧水的浓度一定,漂白温度也一定,经过一定的时间,双氧水的分解已经接近完全,再增加时间,织物白度也不会增加,反而损伤纤维。由图2—4、图2—5可知,时间低于40min时,随着漂白时间的增加织物的白度增加,但如果漂白时间过长,大于40min,织物的白度无明显变化,织物强力下降,织物的损伤会加剧,且效率不高。故漂白时间应选为3O、40、50min。
2.4碳酸钠用量的确定
对碳酸钠用量漂白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l过氧化氢用量为15mL/L,渗透剂为2g/L,六偏磷酸钠为2g/L,枧胶晶为4g/L,调节pH值为l0.5~11,温度为98℃,
浴比为l:20,碳酸钠为1~2.5g/L。时间为45min,浴比为1:20。其白度、顶破强力与碳酸钠用量的关系见图2—7、图2—8。
碳酸钠浓度大小影响漂液的pH值,氧化漂白在溶液的pH值为10~11时,织物白度和强力都较高。本实验选用碳酸钠的浓度1~2.5g/L,漂液的pH值在10.5~11之间。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分解率高,但当碳酸钠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双氧水会产生无效分解。由图2—7、图2—8可知,刚开始时随着碳酸钠用量的增加,织物的白度随之增加。当碳酸钠用量提高到1.5g/L时,白度最高,当碳酸钠用量继续增加时,织物白度下降,强力下降,因此碳酸钠用量应选为1、1.5、2g/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