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2可知,染料浓度对染色棉织物亮度(L*)、鲜艳度(C)和色差(△E)的影响显著。染料浓度越低,亮度越高,鲜艳度越差,色差值越小,这说明染料浓度较低时,棉织物上的染料较少,颜色较浅。染色温度对色相角(H。)的影响较大,低温条件下染色织物黄光较重;中温条件下黄光较弱,高温条件下黄光最弱。染浴pH值和染色时间对织物色泽的影响较小。综合分茜革色素的染色和拼色析,优化的棉织物茜草色素铝离子预媒染工艺为8O℃x30min,pH值9,染料浓度为原提取液浓度。
2.2.2铁离子预媒染工艺
棉织物茜草色素铁离子预媒染工艺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染浴pH值对染色织物亮度(L*)的影响最大,随着pH值接近中性,亮度变暗,得色量增加。染色温度对鲜艳度(C*)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越高,鲜艳度越差。染料浓度对色差(△E)的影响最为显著,浓度越低,色差越小。色相角(H。)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低温时染色织物黄光较重,中温时黄光较弱,高温时黄光最少。综合分析,优化的棉织物茜草色素铁离子预媒染工艺为80℃X30min,pH值9,染料浓度为原提取液浓度。
2.3拼色染色
2.3.1不同媒染剂拼色
以不同配比明矾、硫酸亚铁作为媒染剂,对棉织物行茜草色素预媒法染色。测定染样的a*和H。值及项色牢度,结果见图2、表4。
由图2可知,采用两种金属离子配比媒染时,铁离子比例越高,染色织物的口值下降,日。值渐渐增大,说明染色织物的红光渐次减弱。由肉眼可见,完全以铝离子媒染的织物呈浅红色,而完全以铁离子媒染的织物呈灰褐色,中间是渐变过度色,因此可通过不同配比的金属离子拼混获得更多的色泽。
由表4可知,采用两种金属离子配比媒染时,染色织物的干摩及沾色牢度很好,湿摩牢度和褪色牢度比用一种金属离子媒染时有所提升,说明这两种金属离子拼色媒染利于提升湿摩及皂洗褪色牢度。
2.3.2不同天然染料拼色
采用铝离子预媒法染色工艺,将茜草、麻栎壳提取液以不同配比进行拼色染色,测定染样的a*和Ho,以及各项色牢度,结果见图3和表5。
由图3可知,用茜草色素和麻栎壳色素两种天然染料拼色时,随染液中麻栎壳色素所占比例的增加,染色织物a*值减小。值增大,说明随茜草色素比例的印染减少和麻栎壳色素比例的增大,染色织物的红光减弱、黄光增强,中间呈现过度色。因此,用不同天然染料的拼混染色可获得丰富的色泽,但需要考虑拼色对上染率的影响。
由表5可知,用茜草色素和麻栎壳色素两种天然染料拼色时,染色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均较好,可达3级以上。随茜草色素浓度的提高和麻栎壳色素浓度的降低,拼色织物的皂洗褪色牢度有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麻栎壳色素中含单宁,其分子上存在多个邻位羟基,可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的配位基数量比茜草色素分子多,从而使染色牢度有所提高。
3结论
(1)茜草色素的色价为45.7,茜草色素溶液与铝、铁离子配合后,在可见光区的吸光度提高,溶液色光发生变化。
(2)优化的棉织物茜草色素一铝(铁)离子预媒染工艺为:80℃×30min,pH值9,染液浓度为原提取液浓度。
(3)采用铝与铁离子不同配比媒染,或用茜草色素和麻栎壳色素两种天然染料拼色时,染色织物可获得不同的色泽,丰富了茜草染料的染色色系,且拼色织物的色牢度均较好。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