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进口继续减少,进口市场稳定
在政策指引和市场推动下,近年来印染企业加大开发力度,越来越多的产品替代进口,使印染产品进口数量逐年回落。2007年1~11月,六大类印染产品进口数量23.45亿米,同比减少8.43%;进口金额为30.61亿美元,同比减少2.27%;进口平均单价1.31美元/米,同比增长6.87%。各类产品进口情况见表8。
多年来,六大类印染产品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为台湾地区、中国(原产地)、韩国、日本和香港地区,前五位国家和地区进口数量在90%左右,进口比较集中。其中从台湾地区进口数最多,超过进口总量的1/3,但其平均单价最低,比我国印染出口平均单价低0.06美元/米,来自台湾地区的印染布在中市场有较大竞争力;而从日本进口的平均单价最高。
1.3.3 中国印染布出口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007年1~11月,六大类印染产品平均进口单价高于出口单价48.86%,特别是中国的印花产品和棉混纺产品与其的差距更大,说明我国的印染布与进口产品存在较大的价格空间,也说明我国印染产品附加值不高,反映出我国印染产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2 我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2.1 运行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2007年行业运行态势进一步显示,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印染行业从2006年开始,已由前期的快速发展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产量增速约为8%~9%,销售产值和销售收入增速约为13%~15%,出口数量增速在10%以下,且持续下滑。预计这一趋势还将延续。
2.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明显
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成本的影响,行业调整的步伐加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同比增长8.07%,改变了“十五”期间20%以上的年增速,而销售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39%和13.28%,高于产量增幅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反映,在产量平稳增长的同时,企业的销售产值和销售收入还能保持较高增长,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明显。
2.3 出口增长方式正在转变
中国印染行业正在转变出口的增长方式,主要表现在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及出口的内在结构,包括产品档次和市场结构等的逐步优化和提高。
2007年1~11月,印染布产品附加值为1.1079,同比提高了0.8%,上升幅度为历年来最大,反映了印染行业在推行科技和品牌的贡献率方面取得的成效。2005~2007年1~11月,出口价格增幅分别为0.29%、1.22%和6.02%,出口数量增幅分别为11.49%、9.55%和3.17%。近两年出口价格稳步上升,出口数量增幅明显下降,出口整体上出现从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的迹象。未来出口将继续保持缓慢平稳的增长态势,这符合国家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宏观政策导向,也有利于维护贸易环境的稳定。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