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智能纺织品及其在军用装备上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8日

其中,第2种途径主要通过在材料上刻蚀周期性结构而获得负的磁导率和负的介电常数来实现。早在1968年,俄国物理学家Veselago就对电磁波在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同为负数的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作过纯理论研究,但是直到1999年,D.R.Smith和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Pendry利用周期性排列的金属条和开口金属谐振环才制备了在微波9.3GHz波段同时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和负的磁导率的介质,在该波段,微波可以绕过该介质向前传播,实现隐身。

虽然负折射率在概念上还存在争议,但事实已经表明,人工结构材料如光子晶体可以用来控制光的传播,且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周期性结构尺寸以控制不同波段的光的传播。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减小结构尺寸、获得较为宽泛的可见光频段、可控制可见光传播方向、具有负折射率的光子晶体。

纺织纤维本身具有微米级的直径,如果在较小尺度上刻蚀周期性结构,以获得具有负折射率效果的纺织纤维,将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隐身。当士兵穿上这种纤维制作的服装时,可实现隐身。

3结论

总而言之,智能纺织品由于具有一般功能材料和高性能材料难以企及的智慧水平,即根据环境变化作为反馈并改变自己的行为,将是未来纺织行业的研发重点。相变材料、变色材料、电子纺织品、形状记忆纺织品和基于水凝胶的智能纺织品目前已得到了极为广泛的研究和关注,基本理论清晰,面对工业化应用的相关产品、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也比较清楚,这些为其在军用装备上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具体如相变控温服装、变色迷彩、信息化作战服装、形状记忆生活用具和智能防渗透或抗浸服等,实现这些功能只需假以时日,同时努力提高实现的效能并解决附生的其它问题。而超材料——人工结构隐身材料已经实现了微波段特定频率的隐身,尚处于实验室起步阶段,但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光学隐身技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目前这些技术虽然还远未达到实际应用技术水平,但一旦实现,必将彻底改变未来的战争模式,值得跟进和开展相关探索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

 

<<上一页[1][2][3][4]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