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移染率的测定
移染率=(K/S)c/(K/S)b×100% (2)
式(2)中:(K/S)c,和(K/S)B分别为织物C和移染试样B移染处后的K/S。
2结果与讨论
2.1雄蚕丝的等电点
中性电解质在酸性染料染蛋白质纤维中,在等电点以下发生的作用是缓染,等电点以上发生的作用是促染。据此原理,雄蚕丝在加盐和不加盐条件染色的上染率与pH值的关系曲线必然存在一个交点,结果如图1所示。反应条件为:酸性人红GR5%,硫酸钠15g/L,90℃染6Omin,浴比1:100。

由图1可知,当pH值为3.2左右时加入元明粉既不起缓染作用又不起促染作用,故可认为雄蚕丝的等电点为3.2左右。
2.2pH值对上染率的影响
染料5%,平平加00.4g/L,醋酸一醋酸钠调节pH值,元明粉15g/L,浴比1:10O,9O℃条件下染60min,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随着pH值的增加,上染率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雄蚕丝的等电点在3.2左右。在等电点以上,纤维带净的负电荷,随着pH值的增大,染料和纤维之间的库仑斥力增大,染料上染纤维的障碍增火,从而上染率降低。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认为:染色的pH值宜控制在6左右。
2.3染色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
染料5%,平平加00.4g/L,醋酸一醋酸钠调节pH值到6左右,元明粉15g/k,浴比1:100,在不同染色温度下染色60min,染色完毕后上染率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染料的上染率有下降的趋势,说明这是一个放热过程,根据染色热力学

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上染率会下降。虽然在低温条件下染色可以得到较高的上染率,但根据染色动力学

低温时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系数会下降,染料很容易在纤维表面发生聚集,将严重影响耐沈和摩擦牢度,因此不建议低温染色。根据普通蚕丝染色的经验,建议采用90℃染色。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