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工艺流程

4.3 主要工序的工艺措施
4.3.1 染色
染色流程:纱线前处理→浸轧染液→脱水→烘干。
(1)染浴准备
将研磨后的涂料放入化料桶内,一边搅拌一边加入粘合剂、匀染剂和适量消泡剂,应注意粘合剂用量控制。粘合剂用量大,水洗后脱色少,染色牢度高,但纱线粘连、手感变硬;粘合剂用量少,水洗后脱色大,一般水洗后褪色10% ~30%。粘合剂用量按色泽深浅一般为60 ~100 g /L。化料搅拌时间10 ~15 min,搅拌频率55 r/min,控制好搅拌速度和时间,防止破乳分层。
(2)纱线前处理
绞纱染色前经前处理除去含有的棉蜡、果胶等,烘干后入染。
(3)浸轧、脱水、烘干
在专用轧染机内浸轧染液。浸轧要均匀,染色温度为室温,浸轧后纱线在离心脱水机内脱水,脱水后含液率控制在65% 左右。含液率太高,不利于纱线烘干,且易产生泳移,导致色花。烘燥温度控制为70 ~80 ℃,烘燥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引起涂料色变,手感粗硬。烘燥时还应注意防止纱线粘辊而导致色花,可采用在导纱辊表面套上一层布,并保持导纱辊转动,减轻纱线粘辊现象。
4.3.2 浆纱
涂料染色后纱线因表面覆盖了一层粘合剂膜,纱线弹性、伸度变差,手感发涩,脆性增加。浆纱主要目的是减少纱线摩擦,故浆纱工艺以被覆为主,为避免影响粘合剂膜的稳定性,上浆压力偏小掌握。同时,纬纱也用稀浆上浆,能减小织造时的摩擦。
4.3.3 织造
织造设备:意大利天马超优秀Excel剑杆织机。因涂料纱线弹性差、手感硬、脆性大,剑头进出梭口时易与经纱摩擦挤压,造成断头增多。为使剑头顺利通过梭口,将进剑时间调整为59°,退剑时间调整为280°。
4.3.4 后整理
后整理工艺流程:退浆→加软→缩水。为提高手感柔软程度,还可进行磨毛整理。
加软处理采用水溶性硅油或水溶性氨基硅油,不会破乳、漂油。经加软处理,可彻底改善织物手感,同时减少织物在泛旧加工时产生折皱病疵。
4.4 成衣水洗泛旧磨色处理
涂料色织物在制成成衣后可进行水洗磨色处理,以达到仿旧效果,水洗磨色处理在石磨洗涤机或工业洗涤机上进行。采用的药剂为纯碱和洗涤剂合用,也可采用酵素洗。
环染形态的涂料在碱性液中会溶胀松动,洗涤时的机械摩擦使松动的涂料逐步磨洗下来,形成朦胧的如成衣牛仔面料的泛白洗旧效果。水洗磨处方及工艺条件如下:Na2CO31.5% ~2%,洗涤剂0.5% ~1.0%,浴比1∶40 ~1∶50,温度60 ℃,时间15 ~30 min。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