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示出未改性及改性红米红色素的DTA—TG曲线,改性条件为:HC1300mL/L,温度70℃,处理3h。从图3(a)可以看出,未改性红米红的TG曲线出现了2个质量损失的温度区间。第1个区问质量损失属于结合水,温度在100~120℃之间;第2个区间出现在150~350oC,随之红米红质量急剧减少。图3(b)为改性红米红TG曲线,图中TG曲线只出现了1个质量损失的温度区间,改性红米红在400℃后,质量稍微减少,相比于未改性红米红,改性红米红表现出更优良的热稳定性能,反映出改性处理的红米红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图4为不同浓度盐酸处理条件下红米红的红外光谱图。由图可知,对于未改性的红米红,在1680和1380cm-1处的吸收峰表明有矢车菊素存在;在1284和1201cm-1处存在C一O一C伸缩振动,表明矢车菊-3-葡萄糖苷之间以醚键结合;1380、1090cm-1处是葡萄糖基的特征峰,这在b、e、d试样的红外光谱中表现不明显,由此推断经过不同浓度盐酸处理后,矢车菊素和葡萄糖苷连接的醚键发生了断裂。
2.2染色性能的研究
2.2.1pH值的影响
图5为pH值对改性红米红染色蚕丝和锦纶织物的可见光吸收光谱图。由图可知,改性红米红染色织物的最大吸收波长较未改性红米红染色织物发生了较大的蓝移。
表1示出不同pH值条件下用改性和未改性红米红色素染色的蚕丝和锦纶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图6示出pH值对矢车菊一3一葡萄糖苷的影响。从表1得知,当pH值小于4.10时,对于未改性及改性色素,织物的色相角(日值)变化的范围均不大,说明织物的色光变化不大;随着pH值的升高,日值变化很大。这说明pH值对织物颜色的影响很大。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翁氧原子的形成延长了3个环之问的共轭双键,降低了光子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能级,导致吸收波长发生红移(见图6);随着pH值的增大,红色黄佯盐阳离子较多处变成蓝色醌碱结构,共轭双键的结构遭到破坏,提升了光子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能级,结果出现了吸收波长的蓝移。改性后作为染色母体的矢车菊素并未发生改变,矢车菊素也随着pH值的增加发生如此变化。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