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媒染法染色
用FeSO4·7H2O、CuSO4·5H2O对蚕丝及锦纶织物进行前媒和后媒染色。媒染处方为:金属盐4%(O.W.f),温度95℃,时间30min,浴比1:50。50℃入染,以2℃/min速度升温至95℃,保温处理60min。
1.5测试方法
1.5.1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性能
色素粉末的红外光谱在Nicolet57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上测定,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制样。热重和差热分析存DiamondTG—DTA热分析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上测试,升温速度为10oC/min,氮气流量为2OmL/min。
1.5.2上染百分率
采用残液比色法测定,用uV一18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测定染液吸光度。则上染百分率为
E=(Ao—A1)/Ao×100%(1)
式中,Ao和A1分别为染色原液和染色残液的吸光度。
1.5.3颜色特征值及表观色深值
颜色特征(L*、a*、b*、C*、)值及表观色深(K/S)值用UhraScanPRO型测色仪(美国
HunterLab公司)测定,采用D65光源,10。视场。
1.5.4色牢度
织物的耐摩擦牢度按GB/T3920-20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定;耐洗色牢度按GB/T3921.2—2o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测定;耐光牢度按GB/T8426-20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色牢度:日光》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红米红的酸水解改性
图1示出了红米红色素的改性反应式。可以得出,其主要成分矢车菊一3一葡萄糖苷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矢车菊素。随着葡萄糖苷的去除,矢车菊素的羟基大量减少。
图2示出了不同浓度盐酸处理的红米红色素在正丁醇一水溶液中的吸收光谱。由图2(a)可知,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红米红在水溶液中的吸光度逐渐减小,表明亲水性减弱;在图2(b)相应地表现为,在正丁醇溶液中的吸光度逐步增大,说明疏水性增强。从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随着盐酸浓度的依次增加,红米红色素在水层的颜色从酒红褪色至淡红;相反,红米红色素在正丁醇的颜色从浅红过渡到深红。这是因为当盐酸的浓度增加时,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糖苷也随之被水解,水解达到一定程度时,糖苷被完全水解断裂,羟基大量减少,疏水性增强。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