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丝/羊绒混纺织物具有不同天然纤维的特点和服用性能,将棉的吸湿性、舒适性与羊绒丰满的手感、优良的弹性、良好的抗皱性和保暖性相结合,补偿了棉呆板的手感、易皱的弱点,再添加丝的光泽和滑爽,可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感觉和更佳的手感。
1 棉/丝/羊绒混纺筒纱活性一浴染色工艺
棉/丝/羊绒混纺产品实现棉毛同色,几十年来一直是印染科技工作者的技术攻关项目。由于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性能相去甚远,使棉毛染色难以达到同色。这类混纺纱在生产中存在以下技术难点:纱线前处理难度大,既要保证混纺纱中棉的练漂充分,便于后面染色的套平性,又要保证丝和羊绒的成分不受影响。染色工艺要求苛刻,纱线染色易造成强力下降和成分潜在损伤。
本文通过试验,选定了该混纺纱的前处理和染色工艺配方,该工艺不影响混纺纱的强力和成分,并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染色同色性。
棉/丝/羊绒纱线混纺比为70∶20∶10,纱线松成0.8kg/筒,纱支为100S/2。液碱(质量浓度为32% 的氢氧化钠溶液)、双氧水、纯碱、精练剂、螯合剂、元明粉、活性染料,以上纯度皆为工业级。
前处理工艺:80 ℃处理0.5 h,精练后进行水洗、酸洗。
染色工艺:活性染料染色,80 ℃染色45 min,然后水洗、酸洗、皂洗、固色。
白度测试:III/Obs D65 10 Deg。
毛效测试:AATCC 79 Spot Method。
成分测试:AATCC 20。
纱线强力测试:CRE等速伸长法,Uster Tensorapid 4。
2 前处理与染色工艺分析
2.1 前处理工艺
前处理是染色成功的一半因素。棉上的杂质主要为果胶、油质、蜡质等,影响着棉纤维的亲水性,羊绒上主要又一些动物油脂和纺纱油,绢丝有少量丝胶和纺纱油。在这些杂质中,油脂和纺纱油可以通过精练剂乳化分散去除,而棉上的多种天然杂质较难去除,一般纯棉纤维要添加一定的氢氧化钠才能练漂得较为干净,然而氢氧化钠对丝和羊绒都会有一定的分解作用。因此,前处理工艺主要为寻找在确保蛋白质纤维不受损伤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棉纤维的精练效果。
2.1.1 液碱的使用对前处理的影响
改变液碱用量的前处理工艺配方及效果见表1、表2。
由表2 可以看出,随着液碱用量的加大,纱线的白度和纱支不断加大,这是由于液碱对纱线的精练作用,液碱有利于杂质的去除,使得纱线白度增加,也使得纱线失重造成纱支变细。同时,纱线的吸水性也不断提升。负面影响方面,液碱用量的加大使得纱线中的蛋白质纤维出现部分溶解,因而纱线的强力也在降低。当液碱用量为0.2 g/L时,蛋白质纤维的成分开始有稍微减少,当液碱用量为0.3 g/L时,已经下降明显。因而液碱用量应该不超过0.2 g/L。2.1.2 纯碱的用量对前处理的影响。改变纯碱用量的前处理工艺配方及效果见表3、表4。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