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方案评定(表4)
从表4 可以看出,在各个改进方案中,只有方案二即在高温前处理酸洗后适当加入1 次水洗才可以有效去除纱线上残留的Ca2+、Mg2+。
3.3 改进方案大货生产跟进
对方案二进行了大货验证,使用方案二前处理共生产浅蓝、浅紫、灰色等敏感颜色纱378缸纱,回修26 缸,一次命中率93.1%,较之前使用原有高温前处理工艺的平均89.2% 的一次命中率提高了近4 个百分点。可见方案二在高温前处理酸洗后进行适当水洗,可以有效去除前处理后纱线上残留的Ca2+、Mg2+,并提高生产的染色重现性。
4 结论
(1)棉纱前处理时酸洗会释放出沉积在纱上的Ca2+、Mg2+,酸洗后再次进过适当水洗,这些离子便可以去除得比较干净。
(2)低温前处理后纱线上残留的Ca2+、Mg2+含量低于高温前处理后纱线上残留的Ca2+、Mg2+。
因此可以认为引起酸洗过程中Ca2+、Mg2+升高的原因有两种:
①在105 ~130 ℃高温练漂阶段,纱线本身携带的大量可溶性无机盐溶解后产生了Ca2+、Mg2+,这些离子由于高温碱性条件而转化为CaCO3等沉淀物质沉积在纱线上(低温前处理时比较缓和),经过80 ℃水洗不能彻底去除,在常温酸洗时沉积的CaCO3又重新被HAc溶解为Ca2+离子,引起酸洗时Ca2+、Mg2+离子浓度升高。
②纱线本身附着的钙镁沉积物不溶于水,只有经过酸洗阶段才能被HAc溶解成Ca2+、Mg2+,从而引起浓度升高。
(3)当染浴中含有4.5 mmol/L的Mg2+时,会对颜色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染浴中的Ca2+离子对颜色影响相对较小。
(4)高温前处理后纱线上残留水分的硬度达到相当于4.5 mmol/L的Ca2+离子的水平时,会对颜色产生影响,特别是某些染料组合的敏感颜色。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