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艳绿色通常采用活性翠蓝与活性嫩黄拼染。其染色易产生三大质量问题:一是色点、色渍、色花;二是色差、缸差;三是湿处理牢度低。
一.色点及色花
1.食盐或纯碱过量或过早加入,将使已溶解的染料凝聚甚至沉淀析出,导致染料在织物表面及纤维内部不能均匀分布,造成色泽不匀,甚至色点、色渍。在常规染色深度范围内,食盐用量不宜超过70g/L。使用正确的加料顺序,即:加入染色助剂(软水剂、匀染剂),走匀;升温至40-50℃,加入染料溶液,充分溶解;先少后多分批加入食盐。切忌染料与食盐一起加入或先加盐后加染料。
2.活性嫩黄对碱敏感,在加碱初期,吸色速率很高,而且是边吸色边固色,移染性差,因此,很容易造成吸色不匀,形成色花。因此吸色时间一定要充分,尽量提高一次吸色率,以降低加碱固色前的染液浓度,有利于减少加碱后染料的凝聚程度。纯碱用量宜少不宜多。因为纯碱对PH值的缓冲能力较强,其浓度在 5-25g/L,PH值在11-11.2,已足以满足染料与纤维发生键合反应的要求。因此,只要根据所染色泽的深浅,保持染后残液的PH值在11左右即可。纯碱用量过多,会使染料凝聚倾向增大。纯碱用量必须是先少后多,分批加入。染浴中可加入1.5-2.0g/L的活性匀染剂,能使染料在盐碱染液中的溶解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但用量不宜多,否则会降低上染率。
二.色差、缸差
活性翠蓝和活性嫩黄对浸染工艺各相关因素的依附性不同。因此,若制定的染色工艺不合理,或者是未按染色工艺执行,必然会造成活性翠蓝与活性嫩黄的吸色固色率不稳定,从而导致纤维上的蓝、黄染料比例波动,产生色差或缸差。防治方法如下:
1.染色温度要稳定在80-85℃。在此温度范围内,活性翠蓝和活性嫩黄的上色同步性最好。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染色的重现性都会下降。
2.活性翠兰和活性嫩黄对食盐的依附性不同。当染色深度在2%(o.w.f)左右时,食盐用量以50-60g/L为宜。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两者的上色同步性。
3.纯碱浓度直接影响活性翠蓝和嫩黄的吸色固色率(对嫩黄的影响比对翠兰的影响大),必须严格控制纯碱的用量,否则会影响得色深度,降低染色的重现性。
4.染色浴比对活性翠蓝与活性嫩黄上染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翠兰的影响大),应严格控制浴比稳定,以保证得色深度和色光稳定性。
5.由于活性嫩黄的一次吸色率比活性翠蓝低的多,而二次吸色速率比活性翠蓝又高的多,因而在不同的染色时间段,颜色的深浅、色光不同。也就是说,活性翠蓝与活性嫩黄对染色时间的依附性较大,需特别注意。因此,在吸色阶段达到吸色平衡的基础上,再适当保温一定时间,不仅有利于匀染透染,而且有利于色光的稳定。碱固色时间要充裕,以确保活性嫩黄和翠兰均能实现相对稳定的最高得色率。活性翠蓝的扩散性很差,反应能力又弱,上色滞后于活性嫩黄,所以,适当延长染色时间,可减少拼色色差和缸差。
6.由于活性翠蓝的直接性比活性嫩黄高,染后易洗涤性相对较差,故需强化皂洗。若皂洗不充分或者皂洗程度不一,不仅会降低湿处理牢度,还会造成明显的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