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确定合适的浴比
由于设备的限制,小样浴比会比大生产大,但浴比过大会降低上染率,造成大小样色差。轻薄型的塔夫绸浴比一般为1∶50,较厚重的织物浴比为1∶20,以织物可完全浸入染液为准。
2.2.3 控制pH值
染浴pH值对染料的上染率影响很大,上染率随pH值的降低会快速增加。用弱酸性染料染锦纶时,染浅色的pH值一般控制在6~7(常用醋酸铵调节),并提高匀染剂的用量,以加强匀染,避免染花,但pH值也不能过高,否则色光会萎暗;染深色的pH值为4~6(常用醋酸和醋酸铵调节),并在保温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醋酸降低pH值,促进染料上染。
2.2.4 注意匀染剂的选用及用量
针对锦纶染色匀染性及覆盖性差的特点,应在染浴中加入少量阴离子或非离子型匀染剂,其中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既可在染色时与染料同浴使用,亦可以用匀染剂对锦纶进行染前处理。阴离子型匀染剂在染浴中离解成负离子,进入纤维,首先占据锦纶纤维上有限的染座,然后在染色过程中随温度升高逐渐被染料所替代,降低了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速度,达到匀染的目的;非离子型匀染剂则在染浴中与染料发生氢键结合,然后在染色过程中逐渐分解释放出染料,并被纤维吸附。
通过试验发现,匀染剂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匀染性及盖染能力,但随助剂浓度的增加,上染速率下降,导致竭染率不同程度下降,因此匀染剂用量不可太多。因为匀染剂在染色过程中除起匀染效果外,同时还有阻染作用。匀染剂用量过大,会降低酸性染料上染率,使染色残液浓度升高,造成大小样色差及重演性差。一般,染浅色时匀染剂用量较大;染深色时,匀染剂用量较少。
长期以来,业界一直认为pH值的控制是锦纶染色成败的关键。经过多年生产经验的积累,我们发现引入缓冲体系后,匀染剂的选用及用量对控制大小样色差起决定性作用。匀染剂要与相应的染料类别配套使用,但用量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小样生产时,匀染剂的用量控制在0.2~1.5g/L,即在达到良好的匀染效果的前提下,若浅色的残液率在2%~3%、中深色在5%~15%,则该匀染剂用量即为所需量。大生产再根据小样用量进行修正,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2.3 大小样色差
锦纶染色时,造成大小样色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小样所用坯布、染化料、大小样工艺条件不同等。可采取的预防及补救有:减少环境及光源的影响,规范打样和对色操作;分析大小样之间的差异,对小样的数据进行修正放样。
2.3.1 小样对色务必严格、精确
(1) 化验室对色、配色环境设计,应尽可能采用黑白灰等系列颜色,这样可以预防因环境色彩对眼睛生理所引起的“残像”而影响对色。对色环境的照明必须充足,以防止对色时因光源而发生的色相变化,应采用“有条件”的固定光源,或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灯箱。如果光源变化的几率比较高,如化验室对色环境为开放式,则窗外光源会因不同时间不同光源的变化(如早上与下午的光源不同,阴天与晴天的光源不同),而影响配色效率。
(2) 在打确认样之前应该先弄清楚客户的各种要求,如原样色光偏向,是否有特殊整理,纤维染色用染料是否被指定等。
(3) 打小样用水应与大样生产一致,并需每日对水质及其pH值进行测试,并调节至工艺要求,避免产生色光差异。
(4) 锦纶纤维的染色性能还随其染色前受热史而变化。热定形条件不同会造成织物吸色率不同,从而造成织物批与批之间的色差。锦纶织物前处理的工艺控制也对染色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大小样的组织规格要相同,染前半制品的工艺条件力求一致,最好采用同一批半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