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尿素在棉针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8日

2-4.2尿素做稳定剂的实验方案

以尿素做稳定剂时,根据各单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同样选定了3个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案。设计的因素、水平方案如表2所示。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10/20111028-035238-113.jpg

2.4.3正交实验方案说明

以上正交实验均以织物10g浴比1:20,加渗透剂JFC2.5g/L配制前处理溶液于染杯内。按2.2操作至100℃.以后每隔20min吸取煮漂液10mL。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直到剩余过氧化氢的量与吸出量之和占过氧化氢总量20%以下(即80%以上的过氧化氢用于了氧化煮练与漂白),进而确定每组实验的前处理时间。

3结果分析

3.1以硅酸钠做稳定剂的实验结果

根据设计的正交实验方案,以硅酸钠做稳定剂的实验结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10/20111028-035318-983.jpg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10/20111028-035338-310.jpg/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10/20111028-035354-669.jpg 

 根据表3、表4、表5的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到,第一,对织物白度、毛效的影响硅酸钠较大,双氧水次之.氢氧化钠较小;对织物强力的影响双氧水较大.氢氧化钠次之,硅酸钠较小。第二,随着双氧水用量的增加,织物的白度、毛效增加,但强力下降:随着硅酸钠用量的增加,也是织物的白度、毛效增加,强力下降:随着氢氧化钠用量的增加,织物的白度、毛效、强力基本不变。第三,由于所选择各因素的水平变化范围较小,各因素的显著性F值均没有达到较显著的临界值水平。第四,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采用双氧水4g/L、硅酸钠8g/L、氢氧化钠2g/L的用量较为合理。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