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织物的碱减量工艺决定了具有如下特点的染色工艺流程:
备布—平幅精练—染缸内预缩—脱水—松式烘干—预定—碱减量—缸内出水—酸洗—进料—染色—后处理—水洗—酸洗—脱水—回缸清洗—脱水—松式烘干------主要工序的操作注意事项见表3。
表3 主要工序的操作要点
工序 |
工序 |
操作注意事项 |
1 |
备布 |
接头平齐,避免纬斜。每缸布重量不超过320kg。坯布过长,不利于织物的缸内循环。坯布数量为双数,两管内的米数尽量均匀。 |
2 |
平幅 精练 |
精练槽内可以不加入任何精练剂。精练槽内水温不宜超过40℃,以免织物在湿热状态下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皱痕。螺旋扩幅辊表面要光洁,以免刮伤织物。螺旋扩幅辊的转速不宜过快,以免在织物表面留下明显划痕。坯布运行速度在30~40m/min之间。 |
3 |
缸内 预缩 |
120℃×30min。固定染缸做预缩缸,避免经预缩使得缸内染料剥落后上染织物而影响织物的成品色光。注意升降温速度,特别是降温速度必须缓和。严禁60℃以上将冷水打入缸内,使织物表面出现皱痕。加入的助剂应该比涤纶织物常规前处理的助剂稍少。 |
4 |
松式 烘干 |
导带式松式烘干机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织物的经向拉伸,保持织物的蓬松度和回弹性,从而保持织物良好的手感。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滚筒烘干给织物表面带来的极光印和折痕。烘箱内的温度不要超过预缩的温度,烘干速度以布面干燥为宜。 |
5 |
预定 |
温度160℃,车速50~60m/min,落布门幅143~144cm,超喂+8%。也可以根据布面平整程度适当调整落布门幅和超喂。 |
6 |
碱减量 |
为了减少手感缸差,可以考虑用连续减量机对织物进行碱减量。为了控制减量缸差,应该注意每缸布都应留下减量以后的手感样。同时也可以考虑减量过程中适当添加碱减量促进剂抗静电剂SN。减量以后的水洗必须彻底。碱减量后若水洗不净,残留在织物表面的涤纶碎屑、聚酯齐聚物和抗静电剂不仅会影响染色质量,还会影响最后的成品色牢度。 |
7 |
染色 |
140℃保温60min。更换小号喷头,调节喷头压力,使缸内织物运转速度适当增加,以适应轻薄织物的顺畅循环。升降温速度以及进冷水的温度参照缸内预缩的要求。染液水位高度的固定决定了染色浴比的稳定性。染色过程中不再添加匀染剂。 |
8 |
后处理 |
降温至60℃以下,水洗一次之后再作后处理。 |
9 |
脱水 |
脱水时间设定不宜过长,以免布面出现死皱。脱水工序可以检查布面温度是否过高。温度过高,哪怕脱水时间不长也会出现布面死皱。 |
10 |
回缸 清洗 |
经过后处理以后的水洗酸洗,织物在脱水时,脱水机排水口中仍有大量泡沫。经回缸清洗之后再脱水,脱水机排出的水十分清澈。 |
保险粉的用量是衡量一个印染厂后处理工序在染色工艺中是否被重视的有力佐证。工艺是技术法规,任何违反技术法规的行为都将对产品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染色阶段的升降温速度可以由计算机中心控制室监控,水洗或酸洗却很难监控。要让每一个操作者懂得遵守工艺纪律的重要性。织物表面的PH值与染缸内液体的PH值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织物表面的PH值总是略高于染缸内液体的PH值。水洗和酸洗的充分性是保证织物表面PH值接近中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江苏无锡和靖江生产的高温高压染缸,在十年前就完全可以承受140℃的染色工艺温度。这对于提高分散染料的上染率至关重要。虽然预定型会降低涤纶织物的染料上染百分率[5],但是预缩、预定型和140℃染色对于提高织物染色牢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远比预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得多。
2.2 后整理
通过后整理增加黑色织物的黑度是常用的方法。纤维表面对可见光的折射率越小,其反射率也越小。例如,当织物表面被水润湿时,由于水的低折射率(1.33),使得润湿处的色泽比未润湿处的色泽深出很多。所以,当纤维表面覆盖一层低折射率物质后,光线的反射率就降低。反过来说,织物的颜色就变深[2]。
2.2.1 增深剂的复配
选择特黑增深整理剂时,既要考虑整理剂的离子类型,还要考虑整理剂的综合成本,更要考虑整理剂的综合效应。笔者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复配了一种增深剂,对黑色织物增深效果比较明显。表4简单介绍了这种增深剂的组成。增深剂A和增深剂B在后整理时加入的量越多,增深的效果就越明显。可以根据客户对黑度的要求来选择增深积极入的量。黑度越黑,价格越高。
表4 整理剂简介
品种 |
增深剂A |
增深剂B |
亲水性氨基硅油C |
含氟防水剂 |
产地 |
韩国 |
韩国 |
浙江 |
浙江 |
价格 |
105元/公斤 |
75元/公斤 |
24元/公斤 |
55元/公斤 |
主要作用 |
增深 |
协同增深 |
改善手感,提高牢度。 |
提高牢度 |
参考加入量 |
3g/L |
1-2g/L |
5g/L |
1g/L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