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真丝绸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7日

1.3测试方法

1.3.1活性染料上染率、固着率和总固着率的测试

上染率表示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包括与纤维键合和未键合的染料)占投入到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率,由测定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计算:

E/%=(1一nA1/mA0)×100       (1)

式(1)中:m、n分别为染色前、后染液稀释倍数;Ao、A1为染色前、后染液稀释m、n倍后的吸光度。

固着率F表示和纤维键合的染料占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总量的百分比。将染色后的织物一半用于皂煮,一半烘干,将皂煮后的织物洗净烘干后,应用Color—Eye3100型测色配色仪,测各pH值下、皂煮前后的染色织物的雠。然后按式(2)计算固着率:

F/%=((K/S)皂煮后/(K/S)皂煮前×100         (2)

总固着率嘴与纤维键合的染料占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的百分比。先测出上染率和固着率,然后按式(3)计算总固着率:

T/%=E×F/100      (3)

1.3.2  K/S值及、a、6值的测试

将染色后的真丝绸晾干后,把待测织物折叠为8层,在Color-Eye3100型电脑测配色仪上测其值及L、a、b值。

1 .3.3耐洗牢度、摩擦牢度的测定

耐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分别按GB/T3921.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1》测定和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丝绸改性

2.1.1改性剂质量浓度的影响

保持改性液的pH值为9.0,改性时间40min,改性温度70℃,改变改性剂质量浓度,改性后的丝绸再用雅格素黄N—sR对其在9O℃、pHT~8下染60min。染色结果如表1所示。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9/20110907-043850-900.jpg

由表1可知,不加改性剂时,总固色率仅为46.2%;在改性剂质量浓度为0~10g/L时候,上染率、固色率、总固色率都随改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改性剂质量浓度为l0g/L时,上染率达.~098.34%,固色率达98.63%,总固色率达到96.99%;之后上染率几乎维持不变,固色率和总固色率甚至有向下波动的情况。这是因为改性剂质量浓度为log/L是改性剂与丝绸结合的饱和点,达到这个饱和点后,丝绸纤维表面几乎改性完全全,僦丝绸纤维的上染率达最高点,以后基本不变,固色率和总固色率也达到最佳点;一旦超过,如多余的改性剂在染色前未彻底清除,反而影响了活性染料与丝绸的结合程度,最终影响了丝绸的固色率。表1中L、a、6值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改性剂质量浓度对丝绸的色光影响不大。综上所述,丝绸最佳改性剂质量浓度为10g/L。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