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漂白或去除亚麻麻皮前处理工艺措施
通过酸洗工艺试验数据(表2、表3)可见,亚麻织物经过酸洗的失重率、重量损失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亚麻麻皮的漂白或去除效果较好, 该工艺方法是目前许多企业常采用的工艺措施。
4 讨论
亚麻织物麻皮漂白和去除与织物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处理过程有关,但并非处理程度越深其织物越容易漂白或去除麻皮。亚麻织物可通过亚麻织物酸洗或加强煮练的工艺措施来解决该问题,但较适宜的工艺方法是增加酸洗工序。
4.1各类亚麻织物的特点对亚麻麻皮漂白或去除的影响
三种亚麻织物特点各不相同,对织物处理程度有不同的影响。首先是加工过程的残留物形成了化学加工的障碍。形成亚麻织物的纱线(粗纱)化学加工过程进行了纤维的脱胶、漂白, 但亚麻粗纱的脱胶属于半脱胶,并没有将纤维中的亚麻麻皮漂白或去除,粗纱经纺纱形成细纱,干燥之后使麻皮被包覆在细纱果胶内部, 导致麻皮漂白和去除的困难:其次与纤维的成分含杂程度有关。原色纱亚麻织物一般采用雨露麻纺纱,纤维的木质素含量较低,麻皮含量相对较低。而亚麻煮漂纱织物木质素含量相对较高,亚麻棉织物是亚麻二粗纤维干纺而成,木质素含量最高。
(1)亚麻织物化学加工经历对亚麻皮漂白或去除的影响
亚麻织物形成的化学加工经历指亚麻粗纱煮漂、纤维脱胶等,原色亚麻纱织物煮练漂白较轻,麻皮被包覆程度较轻, 所以最容易处理。3种亚麻织物容易漂白或去除麻皮的顺序是:原色纱亚麻织物好于全漂纱亚麻织物和干纺亚麻/棉织物。
(2)亚麻含杂程度对亚麻皮漂白或去除的影响
亚麻纤维的含杂程度指形成织物前处理之前含木质素、果胶等杂质的重量百分数,原色纱亚麻织物含杂量少,容易漂白或去除。而漂白亚麻纱织物含杂量少,亚麻棉织物含杂量较高,结果却是二者相当,可能与织物的化学加工经历有关。
(3)不同亚麻织物应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才能有效漂白或去除亚麻麻皮
通过3种亚麻织物同浴染整前处理, 效果却不相同,应根据亚麻织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
4.2酸洗的作用
酸洗工序较好地解决了亚麻麻皮的漂白,酸洗的工艺方法可安排在烧毛工序后和退浆工序之前,也可安排在氯漂工序之后和氧漂工序之前。前后二个酸洗工序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在烧毛工序后和退浆工序之前的酸洗工序作用主要是对亚麻织物的脱胶和对麻皮漂白或去除。酸洗可实现对亚麻纤维的脱胶,为麻皮的漂白提供漂白剂接触的通道问题,通过该工序的加工,使亚麻麻皮暴露于化学药品之中。
在氯漂工序之后和氧漂工序之前的酸洗工序作用首先是与棉织物氯漂作用相同?? 去氯,提高氯漂的效果,减少后续加工的问题。在亚麻织物氯漂后的酸洗工序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去除暴露于处理液中的亚麻麻皮中的木质素,为亚麻麻皮的漂白或去除提供了最好的工序。所以,棉织物前处理氯漂工序后的酸洗去氯可以用其它方法替代, 棉织物的氯漂工序也可用氧漂的方法替代,但亚麻织物前处理不可能没有氯漂工序, 氯漂之后的酸洗不能用其它工艺方法代替。只有重视亚麻织物的酸洗工序才能在保证亚麻织物强力前提下漂白或去除亚麻麻皮。
4.3亚麻麻皮的化学组成
亚麻麻皮一般认为是由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物质组成的, 木质素的存在导致亚麻麻皮漂白或去除比较困难。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目前尚不清楚,亚麻木质素的化学结构也不清楚, 为前处理工艺研究和制定形成了障碍。也导致人们试图在织物煮练工序去除亚麻木质素,使亚麻织物前处理强力降低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亚麻植物的收获期对亚麻木质素、纤维素的成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在亚麻植物的黄熟期收割,其纤维素的含量较高,木质素含量较低。而在此之前收割的亚麻植物原茎,纤维素含量较低,木质素含量更低,而半纤维素含量相对提高;如果拖后收割亚麻原茎,则纤维素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大幅度提高。从这种意义上定义木质素、半纤维素, 可以认为“木质素是老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是未成熟的纤维素”。
5、参考文献
[1]姜生.降低亚麻/棉织物强力损失的前处理工艺措施[J].《染整技术》2009年1月第31卷第1期
[2]姜生.亚麻织物草酸酸洗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纺织》2006年9月第3期
[3]姜生,宗炜等.亚麻纤维及织物次氯酸钠漂白工艺条件的筛选[J].《印染》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