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麻织物前处理加工过程中布面上麻皮较难漂白或去除,为了解决该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人们发现,亚麻织物的生产过程(脱胶程度) 不同,亚麻皮的去除难易程度不同。一般认为,采用经过粗纱煮练、漂白湿纺纱的亚麻织物麻皮的漂白和去除应比未经过粗纱煮漂的织物较容易。然而, 将原色纱亚麻织物、漂白纱亚麻织物、亚麻棉 (未进行化学脱胶干纺纱)织物三种织物前处理中麻皮的去除难易程度进行比较, 前处理较容易、麻皮遗留较少的顺序是:原色纱亚麻织物、亚麻棉织物、漂白纱亚麻织物。既亚麻纱未进行漂白的原色纱亚麻织物上的麻皮较易漂白或去除,未经过化学加工的亚麻/棉混纺织物也比经过粗纱煮漂的漂白纱亚麻织物上的亚麻麻皮的漂白或去除容易。
为了解决生产中亚麻织物前处理麻皮漂白和去除问题,需要清楚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继而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工艺措施。实现减少亚麻织物前处理失重率、降低前处理工艺中强力损失、保证亚麻织物风格的工艺目标。
1 试验
将全漂纱纯亚麻织物、原色纱亚麻织物、干纺亚麻/棉织物3种亚麻织物采用同一煮漂浴进行前处理,比较亚麻皮的遗留程度,验证分析亚麻麻皮漂白去除规律。继而对漂白粗纱亚麻织物进行煮漂、酸洗去除亚麻麻皮试验,试图找出了亚麻麻皮去除的最佳途径。
1.1不同亚麻织物的同浴前处理试验
试验织物:全漂纱纯亚麻织物;原色纱亚麻织物;干纺亚麻/棉织物。
试验工艺流程: (退浆后的)亚麻织物-煮练-氯漂-氧漂-脱水-烘干
试验处方及条件:
煮练:
NaOH 10 g/L
Na2C03 10 g/L
Na2SiO3(40°Bé) 5 g/L
Na3PO4•12H20 2 g/L
浴比 1:15
煮练温度 98~100℃
煮练时间40 min
氯漂:
NaC10(有效氯) 1.5 g/L
pH值8.5~9
温度 室温(20℃)
时间 30 min
浴比 1:15
氧漂:
H202 5 g/L
Na2Si03(40 °Bé) 5 g/L
pH 10.5
温度 90℃
时间40 min
浴比 1:15
脱水烘干:离心脱水、室温晾干。
测试指标: 测试织物白度、失重率、在1 0cmX 10 cm布面上亚麻麻皮个数,结果如表1所示。
1.2亚麻织物加强煮练工艺试验
在101#亚麻织物前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煮练前取布样5 m,进行2次煮练,其它工艺仍按正常生产工艺进行。
工艺流程:亚麻织物准备-烧毛-退浆-煮练 (试验工序)-氯漂-氧漂-水洗-轧水、烘干煮练试验工序:采用连续浸轧、汽蒸方式浸轧煮练液(多浸多轧)-汽蒸(102℃ 、40 min)-浸轧煮练液(多浸多轧)-汽蒸(102℃ 、40 min)-热水洗-冷 水洗(转到下工序:氯漂)
试验处方:
Na0H 25g/L
水玻璃 5g/L
亚硫酸钠 2g/L
磷酸三钠 1.5g/L
试验条件:
轧余率 110%
汽蒸温度 102℃
汽蒸时间 2次X40 min
测试项目:在加强煮练试验前后测定织物的重量,得到本工序的织物失重率,如表2所示;测定加工前和前处理后全工艺过程的强力指标, 得到全工艺的织物强力损失率,如表3所示。
1.3亚麻织物酸洗工艺试验
在101#亚麻织物前处理生产过程中,采用经过烧毛后的5m亚麻织物进行酸洗工序试验,然后接到正常生产的大卷装卷染机按正常生产工艺生产。
亚麻织物试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亚麻织物准备-烧毛-酸洗(试验工序)-退浆-煮练-氯漂-氧漂-水洗-轧水、烘干酸洗工序:浸渍-酸洗(2次×15 min)-水洗 (接到下工序:退浆)
酸洗设备:卷染机
酸洗试验条件:
草酸 3.5 g/L
酸洗温度 45℃
酸洗时间 30 min
浴比 1:l0
测试项目:在织物酸洗工序试验前后测定织物的重量,得到本工序的织物失重率,如表2.所示;测定加工前和前处理后全工艺过程的强力指标,得到全工艺的织物强力损失率,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