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染料单色样的打样。染整企业在染料进厂前,必须对每只染料进行色光和力份的分析测试,这是保证染色质量的第一道关。具体要根据染料的性能制定染色工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结合《染整工艺》课程,“边教边学,边学边做”,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操作。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基本操作的准确性,养成良好正确的操作习惯。具体包括:(1)染化料的称重与配液, 应注意染料不要吸潮。(2)化料方法要正确,应根据染料的性能采用不同的化料方法。(3)吸料操作, 采用吸管时一定要正确。(4)被染物称量准确,染色时一定要湿进布,温度、时间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执行,皂洗时按照生产工艺和打样的条件,寻找快速皂洗的调整值。
第二阶段:染料拼色样的打样。学生对三元色、二次色、三次色有了认识和理解、学会了拼色基本方法、标准色卡的制作方法(单色样卡的制作和宝塔图的制作),标准样卡的应用。在这阶段的学习和训练中,学生通过多次打样,技能水平可有较大提高。
第三阶段:客户样打样。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块色布即客户来样,教师按企业工作过程和学生共同进行以下探讨:(1)分析客户样,包括原料成分、色光评定的标准光源、织物规格、染色牢度、强力、 缩水等物理要求以及后整理是否有特殊要求等。只有充分了解客户的信息,才能做好每一单。(2)确定生产工艺、设备,打样时,按照大生产的工艺设备正确选择染化料、助剂、工艺流程。打样条件和大生产染色的工艺条件尽可能保持一致。(3)根据客户样对染色深度、色光方向、鲜艳程度、染色牢度要求, 按照染料配伍组合、助剂选择的原则,认真选用染化料。
在这一阶段,学生完全成了一名企业的技术员工,每名学生都按照工作程序去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要又快又准打出客户样。在处理染色打样项目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技能,去分析、解决。如,为什么色光有偏差?如何调整?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对色泽判断分析并获得解决的技能。在这期间所打的色样还能作为基础资料收集,同学之间相互进行交流,相互帮助,相互交换所打的色样,还可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这种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成效。
3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项目化教学的保证
组建双师队伍是实行课程项目化的基础。课程项目化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由于项目化教学综合了多形式的教学方式,故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教师具备了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因此实施“双师工程”,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贯彻职业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为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
我们的染整专业在染色打样项目化课程改革中,特别注重对双师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已有的5名授课教师中有4名有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作经历,对染整企业生产过程非常熟悉,并与企业在员工技术培训、产品研发等方面有紧密合作;还有1名年轻教师每年有1个月下企业锻炼学习的机会,保证了项目 化课程的质量。 另外,我们在实施项目化课程前,教师都做好有效的准备工作,如:与有关企业专家共同制定项目化课程的计划书、指导书、考核评价项目及评分标准等。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