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中性蛋白酶在pH值6~8,温度40~60℃条件下酶解3O~90min。
4氧化预处理法
4.1预处理机理
氧化处理法主要是将羊毛的鳞片剥除或钝化,从而降低羊毛的毡缩性。由于氧化剂对鳞片的破坏,使羊毛染色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实现低温染色。
4.2预处理方法
以DCC.A(-氯异氰脲酸钠)法为例:
二氯异氰脲酸钠是一种氯源,它可缓慢释放出氯,作用于羊毛。
控制处理温度和pH值就能控制氯化速度:3%(0wf) D.C.C.A、1(owf)醋酸(pH=5)和非离子润湿剂0.2~0.5(owf),浴比1:20,室温处理10min,缓慢升温至3O℃,再处理20min,而后用亚硫酸氢纳3g/L于5O℃下处理15min。如果同时使用高锰酸钾与D.C.C.A(1:2)进行处理效果更好。
采用不含氯的氧化法也有很多种,如采用过氧化氢、过硫酸、过醋酸、过硼酸钠等,其中以高锰酸钾和过硼酸钠应用较多。高锰酸钾和食盐或硫酸钠的饱和溶液处理羊毛时,氧化反应仅限于纤维的表面,与纤维作用后生成褐色的MnO2,而后用亚硫酸氢钠将Mn02去除。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羊毛手感和自度均好。
5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法
等离子体是指一种全部或部分被电离的气体。气态物质在热、电等能量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分子及电子的分离,形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离子等这种包含原子、分子、电子、离子、光子、各种亚稳态和激发态粒子的混合气体即为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以其清洁、快速和对羊毛损伤少而倍受关注。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羊毛,能使羊毛纤维表层的大分子链断裂,形成离子或自由基,提高纤维表面亲水性,从而改善羊毛染色性能。等离子体处理只作用于羊毛纤维表面极浅的一层,约30~50nrn,纤维原有的优点几乎不变。
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羊毛机织物,其纤维表面的鳞片层遭到破坏,同时由于纤维表面形成较多的亲水性基团,加上刻蚀而形成更多的孔道,使染料分子较容易吸附并扩散进人纤维内部,与纤维分子上的氨基发生反应而固着。因此,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羊毛即使在7O℃下染色,也能有较快的上染速率。另外,等离子体的物理破坏作用(表面刻蚀)使鳞片变软,染色时纤维容易润湿和溶胀,使上染速率明显提高,平衡上染时间大大缩短。
6电磁波辐射预处理法
纺织染整工业所用的电磁波辐射技术主要有紫外线、高能射线(射线p_射线)和激光辐射加工。辐射加工的最大优点是常温下就能引发那些通常条件下难于或根本就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低温生产技术开辟了新途径。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