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棉针织物大小样色差的控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由表1可知,采用工艺1即预加碱染色法,所得染料的大小样的吸尽率与固色率都最高。低温时提前加入少量碱剂,碱剂是电解质,能起促染作用。同时,在预加碱染色法的升温过程中,部分染料的乙烯砜硫酸酯转化为活性的乙烯砜基,能更早地与纤维发生共价结合而固着于纤维。在恒温条件下染色一定时间,使染料充分上染后再升温至固色温度,再分次加入碱剂,保温一定时间,使染料继续活化固色。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固色速率,使染料均匀固色,提高其匀染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染料在低温时已经活化固色,在高温固色时,染料水解的速率相对降低,提高了染料的固色率。工艺1的K/S值最大,总色差也比较小(△E<O.5)。

工艺2是工厂中常用的染色生产工艺,大小样吸尽率较高,但大小样的色差较大。

工艺3、4、5中,大小样的吸尽率相对偏低,三种工艺中的大样或小样的固色率偏低,所染样品的色深值也偏低。在工艺3中,一次性加入过多的电解质,使得上染速率迅速增加,吸尽速度过快,从而造成织物表面浮色过多,织物染色不匀,透染效果不好。皂洗后织物浮色脱离,使得织物表观颜色深度降低,K/S值偏低,织物总色差偏大。吸尽不匀,易有浮色,容易洗去脱落,加入纯碱后固色效率不高,使得吸尽率降低。在工艺4、5中,由于是在固色温度下一次性加入碱剂,同时反应温度较高,使得染料大量活化,其水解反应的速率也增加,造成较多的水解染料,使其固色率下降。综上可知,工艺1织物染色效果最佳。

2.2染色升温速率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按工艺曲线l,采用不同染色升温速率,所得的染色吸尽率、固色率、K/S值及总色差的结果见表2。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9/20110906-041611-675.jpg

由表2可知,当升温速率为1℃/min时,大小样的吸尽率都最高,且数值相差不大,较稳定,获得的产品效果较好;大小样总色差△E<0.5。

KN型活性染料的反应活泼性介于二氯均三嗪和一氯均三嗪之间,直接性很低,染色工艺的升温速率对其染色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由表2可知,随着染色升温速率的增加,大小样的K/S值逐渐降低。由于染色升温速率过快,染色吸尽速率加快,容易造成染色不匀,大小样色差难以控制。过慢又会影响生产效率。当升温速率为1℃/min时,染色K/S值较高,且大小样色差在可控制范围内。

2.3固色升温速率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按工艺曲线1,采用不同固色升温速率,所得的染色吸尽率、固色率、K/S值及总色差的结果见表3。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9/20110906-041634-976.jpg

由表3知,固色率升温速率为2℃/min时,大小样的吸尽率最高,在工厂实际生产中也多有应用,且染色效果较好;对大小样的色差影响较小,总色差△E<0.5。

当固色升温速率过快时,染料的水解速率增加,染料吸尽率明显降低。随着固色升温速率的增加,大小样的K/S值逐渐降低,对染色结果有较大影响。可见控制好染色过程中的固色速率对整个染色工艺都是很重要的。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