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天然染料染丝时铝离子前煤黎工艺的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2日

1.4配合物的制备

取0.6m mol的硫酸铝用去离子水配成50mL的溶液,分别加入0.1g胭脂虫酸、1g丝肽粉,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后,在9O℃反应30min后,置恒温干燥箱中45℃蒸发至干燥,制得胭脂虫酸、丝肽粉与铝离子的配合物:胭脂虫酸一铝、丝肽一铝。

2结果与讨论

2.1铝离子媒染条件对染色K/S、C的影响

2.1.1媒染剂用量

测定不同媒染剂浓度下染色丝织物的K/S、值以表征染色丝织物的表观得色量及鲜艳度,如图1、图2所示。由图1、图2可知,经铝媒染后的染色丝织物比直接染色时获得了很好的K/S值和鲜艳度,低浓度时随媒染液浓度的增大,K/S值及鲜艳度均显著提高,在媒染液浓度为2m mol/L、lm mol/I时,染色织物的K/S值、鲜艳度分别达到最大值,此后随浓度的提高基本保持不变。原因是媒染时铝离子会与丝纤维上的可配位基发生配位反应,增加浓度利于配位反应向生成配合物的方向进行,参与与丝纤维配合的铝离子越多,K/S值就越大,鲜艳度也会随之提高。浓度达到一定的值时,配合反应基本达到平衡,再提高浓度K/S值不再增大。综上分析,铝媒染丝时的最佳浓度为2mmol/L。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9/20110902-025529-947.jpg

2.1.2媒染温度

由图3、图4可知,随媒染温度的提高,染色丝织物的K/S值缓慢增加,90℃媒染时K/S值达到最大值。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温度提高媒染液中铝离子的分子运动加剧,增加了铝离子与丝纤维上配位基发生碰撞配位的机率;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也增加了丝纤维的膨化程度,丝纤维的表面积增大更利于与铝离子配位反应的发生。染色织物的鲜艳度随媒染温度的提高变化不大。因此,铝媒染时最佳温度为90℃。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9/20110902-025554-733.jpg

2.1.3媒染时间

由图5、图6可知,染色织物的K/S值、鲜艳度在媒染时间20min范围内,随时间延长均呈增大趋势,媒染时间超过20min,延长时问K/S值、鲜艳度基本不再变化。因此铝媒染丝时最佳媒染时间为20min。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9/20110902-025619-674.jpg

由表1可知,经铝离子媒染后,染色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基本都达到了3级,较无媒染时染色织物的色牢度有所提高,这是因为织物经铝离子媒染后,铝离子与丝织物及染料中的可配位基形成了配位键的结合,从而使染色丝织物获得了较好的牢度。

2.3能谱分析

测定经铝离子媒染后丝织物的能谱如图7所示。图7表明,丝织物中含有一部分铝离子,这可能是铝离子以聚积或配合的方式留在丝织物上。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9/20110902-025709-798.jpg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