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络合分散剂对Fe“络合能力的测试
(1)稀释2g的络合分散剂于80mL的去离子水中。
(2)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值在l0—11。
(3)逐渐加入浓度为2%~3%的FeC1,溶液,直至出现稳定红褐色的沉淀。
(4)在此过程中通过加入NaOH溶液维持pH值在10—11,记录FeC1溶液的消耗量。
(5)3h后观察现象是否依旧,若是,记录FeCL3溶液的消耗量。
结论:FeCL3溶液消耗的量越大,络合分散剂络合Fe3+的能力越强。
2.3双氧水稳定剂的测试方法
2.3.1双氧水稳定剂的耐碱性
考虑到冷轧堆的情况需测定双氧水稳定剂的耐碱性。取1g待测产品加入到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加入一定量的100%NaOH,直至出现漂油,这时所加NaOH重量的10倍就是其耐碱性(g/L)。
2.3.2双氧水稳定剂的稳定能力
按表1中的配方配好双氧水稳定剂溶液。然后分别在配好溶液后、升温到90%、90%保温30min、90%保温45min时测定溶液中残留双氧水的含量,再以时间为横轴,双氧水的含量为纵轴绘制双氧水的分解曲线,曲线下降越平稳其稳定性越好,最后剩余的双氧水含量以15%~25%比较好,若剩余太少,稳定效果差,风险大。
2.4丝光渗透剂性能测试方法
(1)良好的渗透剂必须能耐浓碱,并且使棉纤维在很短的时间内(10~20s)达到非常理想的收缩率。
(2)用一股由l0根原棉纱线绞成的棉线,棉线的底端吊一小砝码浸在一装有烧碱溶液的长约490cm玻璃试管中。每隔10s测量一次棉线的收缩率,测至90s为止。
(3)丝光剂的用量为5g/L,在l80Be、280Be的碱液中各测量一次。
评定:纱线收缩越快并且收缩率越大,则丝光渗透剂越好。
3纯棉梭织布的前处理工艺举例
3.1坯布规格
128×60.108×56
3.2工艺流程
坯布一翻缝一烧毛一轧酶打卷退浆一高温热水洗一煮练一高温热水洗一漂白一高温热水洗一丝光一烘干。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