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坯布置于一个三角又夹布器的中央并插入溶液里,立即用秒表开始记时,直至坯布开始下沉,停止秒表,这段时间就是沉降时间。如果每次测量值有较大的偏差(大约30s),则需要重复测试10次;如果每次测试值比较接近,则需要重复测试5次。这种方法较之把坯布置于液面沉降的方法更为客观。
(5)评定:沉降时间越短,渗透剂的效果越好。
2.1.2含固量的测定
(1)烘干法
(2)折光仪测试法,也叫糖度计测试法。这种方法测试出来的数值是个相对值,有时并不是其真正的浓度,但测试速度最快,几秒钟就知道结果,可用来作初步参考及货物验收。
2.1.3消泡能力的测定
配制2g/L的待测渗透剂加入一量筒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摇动l0次,记下泡沫的高度及至泡沫消失一半时的时间。时间越短越好。
2.1.4耐碱性的测定
分别在室温和80℃下,观察5g/L表面活性剂在2、5、l0、l5。B垂等浓度的NaOH中静置1h后的稳定性。若溶液稳定,则说明表面活性剂能够耐受该浓度下的烧碱溶液。
将4g待测产品加入1L烧杯中,再加入相应浓度约5g/L的NaOH溶液80OraL,搅拌均匀后把烧杯放入84—86℃水浴中加热(注意烧杯中液面的高度应与加热水浴液面高度持平);当烧杯中溶液温度达到80%时开始用秒表计时,1h后观察液面是否分层,若分层则表示不耐此浓度的烧碱溶液。室温下的测试方法与高温下相似。
2.1.5乳化性能的测定
称取0.5g(精确到0.001g)表面活性剂置于100mL带塞量筒中,加入蒸馏水至20mL,再加入2OraL机油,加盖在34℃水浴中保温5min,然后力量均匀地剧烈振荡10次,静置1min,重复5次,立即开秒表记录水分到10mL刻度时的时间。所需时间越长,表明助剂的乳化能力越好。
2.2络合分散剂络合Ca2+、Fe3+的定性测试
在25℃和90℃两种温度条件下进行以下测试,以评定络合分散剂在室温和高温情况下的络
合能力。
2.2.1络合分散剂对Ca2+络合能力的测试
(1)稀释2g的络合分散剂于80mL的去离子水中。
(2)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值在10~11。
(3)加入10mL2%Na,CO,溶液。
(4)逐渐加入浓度为2%~3%的CaC1,溶液,直至出现稳定的沉淀。
(5)在此过程中通过加入NaOH溶液维持pH值在10~11,记录CaC1溶液的消耗量。
结论:CaCL2溶液的消耗量越大,络合分散剂络合Ca2+的能力越强。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