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印花中,棉纺织品的印花形态分为布匹印花(印后裁剪)、裁片印花(裁剪后花(印后裁剪)、裁片印花(裁剪后尚未缝制)、成品印花(成衣、日用品等)。
根据印花工艺的不同,印花方式分为直接印花、拔染印花、防染印花和防浆印花四类。而从设备上又分为筛网印花、滚筒印花、转移印花和多色淋染印花四个类别。
棉纺织品印花的设备
手工印花在市面上常常以手工平网印花设备(称跑台或布定版动的“走板”印花)居多。其台面板(面板)分为平面平台、斜面平台、人字形平台三种形式,其中平面平台最为常见,也最适宜裁片印花作业。
台面板一端或一面两端都由设计的支架支撑(常分为固定和可拆卸式)。支架有木制结构(价格低廉,但牢固度差),金属型材料焊成或角铁,砌砖0.7m支架。而台面板的底层,常以厚钢板或厚平板玻璃为佳,也有用胶合板,高压板或防火板;台面板的中层,常以毛毯或针织厚绒布等富有弹性的材料;台面板的上层,常以覆盖无接缝的人造革或厚质塑料布、丝杆绷紧、炮灯钉牢、拉紧张力。在光滑平整无裂口、无接缝、织物印花无网距下,起板快达数十米乃至上百米,常见在(20~60)min之间。
有的台板上装有定位卡以保证套印的准确性,有的台板是冷台板,也有制作成热台板(台板下装有蒸汽和电热设施)。印花时先将承印物用台板胶粘牢在台板上,一道色用一只网框,人工刮印,其过程往往视图纹墨膜稍干不黏时,把承印物取下进行风干或烘干。
手工台板的最大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灵活性大,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的涂料印花,尤其是胶浆印花更能凸显它的优越性。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大,套色精度差(尤其是网点),用热固油墨时需增加一个行走式的烘炉。平网印花机(又称布动式印花机)多用于布匹印花。网框根据印花要求安装好后,只能上下升降,而不能前后移动(印花时需网工艺与技术框下降刮浆,而后升起)。不论是织物用贴布浆粘贴在橡皮覆带上向前移动到图纹位置进行印花,其动作往往是气动或电动控制的作业方法。印花后又移到下面,经水冼将橡皮履带上的贴布浆洗除,并经刮刀刮干。橡皮履带的移动距离、筛网框的升降高低、刮浆的次数、刮浆刀的行程、前后部件的传动,淋水洗涤等都是事先调节而相互配合,按顺序进行自动平网印刷。转盘式的网版印花机,又称T恤印花机,适应裁片或成衣印花,市面上有手动式、半自动式、全自动式三种。而根据选择工位数在4/6/8/12工位以上的转盘式印花机居多。
该机大多是进口的,特点是质量好、价格高。缺点是维护配件很难以解决。而组装转盘或丝网印花机,关键部件为进口。一般部件为国产。该机占地面积小,用工少,工作劳动强度低。加之套色精确度高,特别适合热固油墨印花。但缺点是投资大,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即不适应胶浆印刷,且产量低。加上图纹印花不易定位,裁片需大于台板面积而浪费材料,只适应局部定位,很难准确和铺片又不方便。
轮转式环氧化泡沫凹版印花机,又称辊筒印花机。常常用于无接缝的棉纺织品承印物方面(还能应用到钢材、石材、塑料等作业),印刷时,打开墨泵直接流在印版上,通过刮刀将图纹上的水墨刮入泡沫里,而转移印花的方式是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发明的,直到21世纪初,佛山泰鸣传动有限公司的二代印花机问世,打破一机独秀的格局。
棉纺织品的印花定位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