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主要是通过纤维索吸附区(CBD)与纤维素纤维发生结合.同时有些CBD的存在能够使棉纤维变成短纤维,具有疏解结品纤维素的功能.从而促进纤维素酶更容易水解纤维素纤维。
图1是酸性纤维素酶SHL在30℃下的吸附等温曲线由该图可以看出随着体系中游离酶质量浓度的增加.酶在织物上的吸附量增大当游离酶的质量浓度在0.2~0.3g/L时,织物表而酶的吸附量儿乎与游离酶的浓度无关当体系中游离酶的质量浓度超过0.3g/L时.纤维素酶在织物表而的吸附量义开始增加.由此可以认为.纤维素酶在纤维表面的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
2.2 pH值对织物上蛋白吸附量的影响
纤维素酶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残基组成,pH值的改变,能影响这些氨基酸残基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纤维素酶与底物的结合。
由图2可知.织物上吸附的蛋白含量随pH值的改变而改变DH值的改变可影响纤维素酶分子的结构.特别是活性中心上必需基团的解离程度和催化基团中质子供体或质子受体所需的离子化状态也可影响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在pH=4.88时,纤维素酶分子处于最佳的电离状态。有利于和底物的充分结合,因织物上吸附的蛋白含量也最高从罔2还可以看f靛蓝染色织物上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未染色织物上的,这表明纤维素酶与靛蓝之间存在着亲和力.而且相对于纤维而言,纤维素酶和靛蓝之间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酶与纤维之间的吸附能力
2.3靛蓝染色深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靛蓝染色织物上吸附的蛋白含量随着靛蓝染色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这表明.纤维素酶与靛蓝之间存在作用力.使得靛蓝染料很容易被纤维素酶吸附俄罗斯学者Gusakov认为.纤维素酶分子吸附区(CBD)上含有的芳香型氨基酸残基对酶与靛蓝之间的吸附起主要作用。而葡萄牙学者Cavaco-PaulO认为].酶分子上的氨基与靛蓝染料上的羰基形成的氢键结合也是纤维素酶和靛蓝能相互吸附的原因。
2.4表面活性剂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在利用纤维素酶对织物进行处理时.常常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以降低纤维素酶接近纤维时的阻力.使纤维素酶更容易结合到织物上。
目前关于表面活性剂影响纤维素酶和纤维之间吸附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㈣南图4可以看出,TX一10.AEO一9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增大
3.结论
(1)靛蓝染色织物吸附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未染色织物上得蛋白质含量,而且随着电缆染色深度的升高,织物上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
(2)织物上吸附含量随着pH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pH=4.88时,织物吸附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3)纤维素酶在纤维素表面的吸附式多分子层吸附。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了酶在织物表面的吸附,而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降低了织物表面的蛋白质含量。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