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亚麻针织物中性纤维素酶处理工艺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9日

纤维素酶处理技术能较好解决亚麻织物缩水率大、抗皱性差、手感粗硬等问题。利用纤维素酶的降解作用,可以减少织物表面毛茸,降低织物的刚性,提高亚麻织物的光洁度和柔软度,改善织物的外观风格。常用的纤维素酶有中性纤维索酶和酸性纤维素酶。与酸性纤维素酶相比,中性纤维素酶对工艺参数波动的敏感性小,酶处理较易控制,重现性好,并且织物强力损失小。文章主要探讨了中性纤维素酶对亚麻针织物的处理工艺及效果。

1纤维素酶作用机理

纤维素酶是由各种具有不同催化特性的酶组成的多组分体系,主要组成为外切B-1,4葡萄糖酶、内切B-1,4葡萄糖酶和葡萄糖甙酶。内切酶随机作用于纤维素分子的任意部位,包括晶区与非晶区,切断链中最易接近的部位,生成低聚糖,并使结晶性的纤维素大分子链断裂,链末端部分游离,结晶区转变成无定形区,低聚糖再在葡萄糖甙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使结晶区逐渐减小。由于纤维素酶的分子量是水的几千倍,所以纤维素酶不能渗透到织物内部,只能催化水解织物表面的纤维素茸毛,使织物表面光洁、手感柔软,织物刺痒感得到改善,同时在有限的处理时间内不致使织物强力过度降低。

2试验部分

2.1实验材料

经煮漂后的纯亚麻双纱纬平针织物;中性纤维素酶(鑫山生物制品公司提供)、JFC、醋酸、醋酸钠等。

2.2酶处理工艺

中性纤维素酶/% 1~4

JFC/% 2

pH值6~9

温度/℃ 45~60

时间/min 30~60

浴比 1:2O

2.3酶处理工艺优化

利用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工艺配方,正交表选用L(4),选取温度、酶用量、pH值和时间4个因素作为正交试验的4个因子,选取各因子的4个水平进行正交优化实验。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

2.4测试方法

在纤维素织物的酶处理中,织物的减量率关系到织物表面毛羽消除的程度,抗弯刚度与纤维素酶柔软效果有关,而强力损失又影响到织物的服用寿命。所以酶处理的效果可由织物的减量率、抗弯刚度和织物的顶破强力损失率来检验。

(1)减量率

分别将处理前后织物试样放人烘箱,在105℃下烘至恒重,称重,按下述公式计算织物减量率:

减量率(%)=(处理前干重-处理后干重)/处理前干重×100%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