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述,国内引进紧密纺技术,加大纺纱技术升级改造的力度存在两种方式:一是引进紧密纺整机;二是引进紧密纺关键装置,在国产细纱机或现有细纱机上进行紧密纺技术改造。如果企业需要扩锭,并且资金充足,可考虑引进技术比较成熟、设备性能相对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紧密纺整机;如果企业不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只想开发紧密纺产品,提高档次,增强企业竞争力,那么就可选择在原有细纱机上进行紧密纺改造,以大幅减少投资费用。
国产细纱机紧密纺改造评述
我国正式加入WTO后,纺织工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显得尤为迫切。紧密纺技术由于产品纱线的特质,对纺织产品具有升级换代的作用,因而备受业界青睐。但紧密纺技术和产品的高昂引进费用,成为一只拦路虎,挡在了国内纺织企业面前。
德国绪森公司最先提出了在原细纱机基础上改装紧密纺装置的设想,并对我国国产的FA506型和FA507型环锭细纱机进行了紧密纺技术改造,可给纺纱企业紧密纺技术升级减少近一半的投资。之后,国内纺机企业也结合我国国情和细纱机机型现状,研发出能附加在国产细纱机上的紧密纺装置,既能降低投资门槛、利于我国紧密纺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降低了对原料的要求,增加了纺纱厂生产的灵活性。
紧密纺技术对国产细纱机的改造作为国内纺织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方式,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与购进整机相比,其投资成本还是能被国内广大企业所接受的。现阶段,这种方式已成为国内中小纺织企业投资紧密纺的优选方案而逐步推行。目前,国内大部分纺纱厂使用的都是国产细纱机,型号以FA507型、FA506型以及老一点 FA503型为主,数量以千万锭计;在无需大规模扩锭的基础上如何改进技术,进而赢得市场是国内大多数纺纱企业的现实需求。紧密纺技术所生产的紧密纱,由于强力高、毛羽少、条干均匀以及对下游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受到市场广泛欢迎。利用紧密纺技术的先进性,提高纺纱工程的技术进步与
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的紧密纺改造
无锡一棉是国内以生产优质纱线而著名的企业,产品多数出口国外。早在2001年,无锡一棉就依靠自身雄厚的品种开发实力和良好的企业机制,结合国产细纱机FA506型的特点,率先进行了绪森公司的EliTe®紧密纺技术在国产设备上进行改造。从24锭的试验机开始,到2001年11月的—台样机改造,期间经过不断的试验攻关、品种开发和市场开拓,紧密纺技术日趋成熟,并于2002年开始大规模紧密纺技术改造,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大规模吸收EliTe®紧密纺技术,并成功进行国产化改造的大企业。目前,无锡一棉已形成6.5万紧密纺纱锭的规模,生产的纱线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无锡一棉在紧密
无锡一棉在国产FA506型细纱机上改造绪森EliTe®紧密纺的关键技术有:
——紧密纺改造的牵伸元件与国产的FA506型细纱机的衔接和匹配;
——FA506型细纱机加装负压吸风装置及其合理布置;
——传动部件的改造,使紧密纺的传动平衡;
——电气元件的匹配,使其满足紧密纺生产的需要。
紧密纱生产流程与传统环锭纱完全相同,不同处仅在于纱条集聚效果的控制。无锡一棉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形成负压吸风单元的风速集中调节控制,每根异形吸风管对应六锭,每24锭为一组,每组由一个小风机提供负压吸风,以保持每个吸风单元负压的均匀——致。
②基于负压气流流场的分析,对异形吸风管的截面开头进行设计;同时对吸风口形状、宽度、角度、长度进行优选,以更有利于一根吸风管上的六个吸风口压力均匀,压差小,纤维集聚效果更好。
③吸风管表面做耐磨涂层和表面喷砂处理,并在其与输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的紧密纺改造
新疆溢达公司是最早引进紧密纺整机的企业,也是较早引进紧密纺技术嫁接改造既有细纱机的纺织企业。该公司既引进了瑞士立达公司的K44型紧密纺整机,又在原有的立达公司G5/1型细纱机上成功地嫁接了绪森公司的EliTe®紧密纺装置。通过对引进整机与嫁接改造机两种机器上的生产实践和不断的试验对比,得出这样的结论:采用前纺相同质量的粗纱,两种形式紧密纺纱机的成纱质量没有显著差异。这给国产机的紧密纺改造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佐证。
新疆溢达公司EliTe®紧密纺的改造内容如下。
①保留原有立达G5/1型细纱机上的大部分装置,改造对象主要为车头和车身两部分。车头部分改造:车头部位的改造主要是基于紧密纺的罗拉转动负荷大,需要有更大的动力来带动的要求,而原有的传动齿轮牙齿太窄、皮带太细,轴和轴承承载力不够,在运转中损坏的几率较大,因此更换一个齿型带、三个传动齿轮和墙板上的五个轴和轴承。更换后,紧密纺设备的运转情况稳定。车身部分改造:主要对牵伸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包括把G5/1型细纱机原有牵伸装置的气动加压摇架改造成板簧加压摇架。
②整台624锭的G5/1型细纱机,增加一套吸风装置。该吸风装置由一个功率为9kW的电动机、一条传动轴、26个小风机及26组吸风管构成,每组吸风管包括三个异型
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的紧密纺改造
上海纺机所是一家专门从事纺织机械科研与设计的研究单位.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经验。KJF型紧密纺装置是其根据国产机型的特点进行紧密纺技术改造的成果。它综合了原有牵伸系统、前罗拉驱动集聚部分的传动负荷、原机前罗拉扭矩增量、运行稳定性、输出胶辊的加压对牵伸部分加压的影响、前胶辊传动输出胶辊及集聚圈所需摩擦驱动力对前上胶辊运行稳定性等特征,专门设计的适应国产机改造的紧密纺装置。
KJF型紧密纺装置的结构是(参见第2章2.5节):牵伸形式为三罗拉牵伸,上短下长胶圈,螺旋弹簧摇架加压;集聚形式为异型负压吸风管套高强集聚圈形式,并设有集聚圈张紧装置,负压吸风管防尘装置,抽吸风机及吸风管分配系统;输出胶辊弹簧加压,齿轮传动前胶辊和输出胶辊。
KJF型紧密纺装置用于国产机的改造很方便,除罗拉座需要更换外,其他均可保留,加上供应商提供的胶辊座组件、负压吸风系统和相应的控制箱即可改装成为紧密纺细纱机。改装后的前罗拉与输出罗拉形成一个整体,可一起拆装,恢复原型也相当方便。
上海纺机所KJF型紧密纺装置改造的紧密纺细纱机能加工棉型、中长型纤维,包括粗梳、精梳、混纺纤
上海纺机所在研发KJF型紧密纺装置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①紧密纺改造要有针对性。在设计紧密纺改造装置的结构形式时,必须考虑到该装置对原有牵伸系统的影响,例如,前罗拉驱动集聚部分的传动负荷对原机前罗拉扭矩增量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输出胶辊的加压对牵伸部分加压的影响,前胶辊传动输出胶辊及集聚圈所需要的摩擦驱动力对前胶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等。事实上,即使在国外厂商的整机或成套牵伸部件上获得了成功改造的紧密纺装置,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国产细纱机上的加装或改装,因此紧密纺装置的嫁接改造有很强的针对性,不适当的改造设计很可能事与愿违,造成机构运行稳定性差,纱线品质不升反降的后果。
②要保证集聚效果。如何控制纤维,保证集聚效果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紧密纺的集聚方式、集聚时间、集聚长度和吸风口的倾斜角度以及纤维进入加捻握持点的距离,纤维集聚时是否同时受到一定的张力,都会影响到紧密纱的产品性能。另外,不同性状(长度、细度、长度和细度的整齐度、纤维和纱线品种等)的纤维须条所需的集聚程度是不同的,如何根据各种原料的需要,方便和普遍地控制好纤维的集聚程度是紧密纺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上海纺机所推出的KJF型紧密纺装置,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改进,性能与可靠性日趋成熟。该紧密纺装置产品已被列入上海市经委的“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
安徽铜陵市松宝机械有限公司的紧密纺改造
国内不仅对棉纺细纱机进行了紧密纺改造,而且已有多家纺机企业投入到对国产麻纺细纱机进行紧密纺改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