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以下简称电子布),经过喷气织造完毕后,必须进行热一化学处理,才能满足覆铜板工业的制板工艺要求。因此,热一化学处理是电子布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这道工序的有无及其完事性,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仿”电子布与“正宗”电子布的分水岭。因为,电子布在这道工序加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电子布的最终产品质量。而电子布的最终产品质量好坏,又是覆铜板外观质量及印制电路板加工性能与物化性能的重要关键。
为此,电子布生产厂家都在电子布的热一化学处理工序中下大力气,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各种新型处理剂,赋予电子布各种新性能,满足电子工业的新需求,以便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1电子布热一化学处理工序工艺原理与相关要求
现将电子坯布的热一化学处理各工序的处理工艺原理及相关要求详述如下:
1.1热一化学处理概述
为了改善并进一步提高电子布的物化性能及其制品的加工性能,而对电子坯布加热,清除原丝在拉制过程中所涂覆的拉丝浸润剂及纱支在浆纱过程中所涂覆的浆料,并对坯布表面涂覆一层偶联剂,被称为热一化学处理。
在玻纤行业,常规的表面处理法有前处理法、后处理法及迁移法3种。
1.1.1前处理法
该方法是改变拉丝工序中的原丝浸润剂配方,将处理剂直接加到拉丝浸润剂中,以便使偶联剂在拉丝过程中,就直接附在单根纤维上。用这种原丝织成的布,被称为前处理布。这种前处理布在加工成品前,不需要作其他形式的处理。
采用这种前处理法织布的优点,可以省去复杂的后处理工序,不必购买昂贵的后处理设备,玻璃纤维的强度也不会有较大的损失。但是,采用这种前处理法,目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于同时满足拉丝、退并及织造等各道工序所提出的严格工艺要求。据悉,这种前处理法,全球除捷克外,目前还没有别的国家推广
3电子布及其坯布质量控制标准
覆铜板用电子布在开发初期,沿用电工用玻纤布标准,美国当时ASTM-D579标准,以后在此基础上,又按电子工业应用要求对玻纤布的性能、质量不断改进提高,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的IPC协会负责起草制订了IPC的玻纤布标准。
IPC协会的前身是印制电路板协会。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主要覆铜板、玻璃纤维和玻纤布厂商都是它的会员,都参与了该标准的讨论和制订。因此,IPC标准获得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成为公认的国际通用标准。
现在国际上执行的是其于2002年6月再次修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