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生物技术在纺织品前处理加工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7日

生物技术进行纺织品前处理加工,主要是以生物酶为主,在较低温度和近中性条件下进行纺织品的去杂和润湿性的改善。与一般的前处理精练剂不同,生物酶是由各种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在较少用量和缓和条件下就具有较高的去杂效率,能促进纤维杂质的分解,且本身生物降解性也较好。在整个生物前处理过程中,酶作为去杂的反应催化剂可循环利用。前处理加工中,生物酶与纺织品的作用机理和过程如下:酶与底物作用形成酶和底物的复合物生化反应形成酶和底物分解物。

1.棉织物生物酶前处理
  1.1酶退浆
  酶退浆是应用生物酶催化水解织物上的浆料,目前主要以淀粉酶退浆为主。通过淀粉酶选择性反应使织物上淀粉大分子发生分解,达到既完全破坏淀粉,又不损伤纤维素。应用于棉织物退浆的淀粉酶主要有a淀粉酶、b淀粉酶等,一般使用温度为50~70℃,pH值6~7。近来用于退浆的淀粉酶主要向宽温幅、高效率方向发展,如诺维信公司淀粉酶L2000,既可在室温下堆置退浆,也可以在90!高温条件下应用。在高温条件下,由于纤维的溶胀度增加,在去除淀粉浆的同时,还能促进混合浆中PVA等化学浆的去除。
  以纯棉府绸19.4/19.4(40x40)524/283(133x72)为例,汽蒸方式淀粉酶退浆的参考工艺为:L20001.5g/L,渗透剂F2g/L,pH6.5,轧余率50%,汽蒸温度90℃,汽蒸时间20~40min。
  棉织物常用的浆料除淀粉浆外,常用的还有聚乙烯醇(PVA)浆。PVA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成膜性,广泛应用于坯布经纱的上浆,主要通过碱退浆和热水水洗去除。对于含淀粉PVA混合浆的织物,若PVA含量较低,可在淀粉酶退浆后,通过水洗去除;但若混合浆中PVA含量较高或均为PVA浆,则必须采用其他方法。由于PVA生物降解性差,对环境污染大,因此,开发和应用能分解PVA的生物酶,对棉织物酶退浆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

,日本生物专家通过几种微生物混合,培养出了可分解PVA的酶制剂,处于试验阶段并认为有较好效果的有PVA氧化酶、PVA脱氢酶和b-双酮水解酶。以PVA氧化酶为例,不仅退浆能耗较碱法低,而且退浆中布面PVA得到部分氧化,变得易于生物降解,不同程度上也降低了废水的处理成本。
  1.2酶煮练
  棉织物酶煮练常用的酶制剂包括碱性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等。果胶酶虽然不能去除蜡质,但能分解初生胞壁中果胶质,对纤维表面结构起到松解作用,有利于棉蜡等非纤维素物质从棉纤维分离。纤维素酶对煮练酶去除果胶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能够通过分解角皮层下初生胞壁中的纤维素破坏角皮层,使果胶酶更容易接近纤维中的果胶。此外,纤维素酶对棉织物表面的棉籽壳也有一定去除作用。纤维酶能促进布面棉籽壳与织物间的微小纤维水解,降低了棉籽壳在织物表面的机械附着力,通过机械水洗可得以去除。脂肪酶在煮练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用于分解浆料中残留的甘油三酸酯等润滑剂,通过脂肪酶完全水解成甘油;另一方面,能将蜡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但试验表明,脂肪酶在改善棉织物的润湿性方面不像果胶酶或纤维素酶那样有效,可能是蜡质的可及性低,或者是脂肪酶对棉纤维中蜡质的分解作用效果不强。
  酶煮练过程中,为提高织物的润湿性,除酶制剂外,还必须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如非离子型乳化剂,以促进疏水性杂质的去除。否则,尽管酶煮练后织物白度有所提高,但润湿性仍较差,表现为105℃烘干后的毛效较低。酶煮练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时,应注意合理选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免对织物造成表征毛效(假毛效),影响后道染色加工。
  以纯棉14.5tex织物为例,采用诺维信公司的碱性果胶酶Bioprep3000L和上海大祥公司的中性纤维素酶DXN-129进行酶煮练,参考工艺:果胶酶0.1gL,纤维素酶0.3g/L,渗透剂2.0g/L,pH8.5,温度65!,时间60min,浴比1
:20。
  酶煮练除用于常规棉织物外,在彩棉织物的染整加工中也有着重要意义。天然彩棉织物经热水和高温碱处理后,颜色会加深,明度下降,织物的鲜艳度下降。而采用低温条件下的酶煮练,不但织物吸水性优良,而且明度下降较少,色泽艳丽。
  1.3酶脱氧
  目前,能直接用于织物漂白的商品酶制剂较少,以往虽有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进行棉织物漂白的报道,但尚没有较成熟的应用工艺,因此棉织物的漂白仍以双氧水漂白为主。生物酶在棉织物漂白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氧漂结束后,使用过氧化氢酶进行脱氧,去除练漂后布面残留的双氧水,减少对后道染色工序的影响。
  对于氧漂后织物上残留双氧水的去除,传统方法是采用高温热洗后再冷水洗,使双氧水分解,布面残留率降低。此过程不但水、电、汽的消耗费用增加,而且废水排放量也较高。采用过氧化氢酶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布面残留的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不但能节能节水、时间短、效率高,且环境污染少。试验结果表明,织物漂白后一次酶洗就能达到普通三次水洗的脱氧效果,因此在棉针织物前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以14.tex纯棉织物为例,采用诺维信公司过氧化氢酶TermnoxULTRA50L的脱氧工艺为:过氧化氢酶0.2g/LpH7~8,温度30℃,时间15min,浴比1:20。
  过氧化氢酶中的某些品种,由于其专一性较强,仅作用于双氧水,对染料和染色过程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将脱氧与染色同浴进行。通过一浴两步法,即先加入过氧化氢酶脱氧,再加入染化料进行升温染色,可实现短流程的染色工艺。

2麻纤维生物酶脱胶
  传统麻纤维原茎半脱胶的方法主要采用温水浸渍法,也称∃沤麻%,通过将麻原茎装入沤麻池,加水后利用麻茎和水中微生物的自然发酵作用,产生果胶酶等酶类,使亚麻原茎中的果胶质和半纤维素杂质部分分解。该方法的缺点在于生产周期长,工艺条件不稳定,麻纤维质量波动大。为稳定麻纤维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可添加果胶酶等

进行全酶法直接生物脱胶。果胶酶直接进行麻原茎半脱胶时,为提高脱胶效果,可先进行热水预处理。在近沸条件下,通过水煮预处理使麻纤维溶胀,部分水溶性果胶质溶解,促使单纤维间松解,有利于果胶酶扩散进入纤维束,对果胶质进行分解。以红麻为例,采用天津利华酶制剂厂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复合酶制剂进行生物酶半脱胶,参考工艺:热水预处理温度98℃,时间30min;酶脱胶处理复合酶0.3g/L,pH2.5,温度50!,时间8h,浴比1:15。

3真丝绸蛋白酶精练
  传统真丝绸精练采用皂碱法或快速精练法,由于脱胶过程中温度和练浴pH值都过高,精练过程不易控制,易造成绸面“灰伤”、“皱印”等练疵,尤其在染深色的品种时其弊端表现尤为明显,严重影响了织物的外观质量。传统的真丝绸精练方法还具有能耗大,排放的练液COD值高,污染严重的缺点。采用生物酶进行真丝的脱胶加工,不但脱胶均匀,丝素损伤很小,绸面光泽好,手感优良,而且酶练过程中低温低碱,克服了传统的精练方法对真丝绸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甚至避免了练疵。
  应用于真丝绸酶练的蛋白酶有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国内以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为主,国外还有酸性蛋白酶。以往采用的蛋白酶活力低,精练时需经过预处理、酶练、复练等过程,工艺复杂,时间长,生产效率低。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不少高效蛋白酶在真丝绸的酶练中得到应用,如中性蛋白酶有木瓜酶(南宁悦丰生物),碱性蛋白酶有2709(海宁金潮实业)、Mu823(上海大祥化工)、CAP(德清生物化学)和Alcalase(诺维信公司)等。碱性蛋白酶由于在低温弱碱性条件下脱胶,有利于丝胶膨化,对酶脱胶有促进作用,使精练效率提高。根据不同酶制剂的特点,可选用一浴法酶练,也有结合纯碱高温预处理,再进行酶练的二浴法。以真丝针织绸(90g/m2)为例,采用碱性复合蛋白酶SY蛋白酶进行

一浴法酶精练的工艺为:复合蛋白酶SY0.5g/L,助练剂T3.0g/L,pH9.5,温度55℃,时间60min,浴比1:40。

4羊毛生物洗毛与植物性杂质的去除
  4.1生物洗毛
  常规的洗毛工艺难达到较高的白度,必须通过氧化或还原漂白来实现,但漂白易造成纤维的损伤。通过对影响洗净毛白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原毛表面除含有羊毛脂、羊汗、草屑等污染物外,还存在一种由细胞碎片和软角质蛋白原生质构成的蛋白质污染物。这种蛋白质污染物与纤维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结合力,在洗毛中难以去除,其包裹的细小杂质由于洗涤不净,最终影响洗净毛的白度。
  采用具有较高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的生物酶,分解去除羊毛表面里层的蛋白质污染物,能有效提高洗净毛的白度。以合成洗涤剂+蛋白酶五槽洗毛为例,前两槽添加渗透剂和合成洗涤剂,洗除羊毛脂、羊汗等大部分杂质;第三槽添加2709碱性蛋白酶进行生物洗毛,去除蛋白质污染物;后两槽以温水进行漂洗。试验表明,洗净毛的白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以合成洗涤剂+2709蛋白酶二步法洗毛为例,第三槽生物酶洗的参考工艺为:2709蛋白酶0.2g/L,pH10,浴比1:150,温度55℃,时间10~15min。
  采用蛋白酶进行生物洗毛时,必须合理控制好蛋白酶浓度及洗毛时间,否则会造成毛纤维强力下降。这是因为蛋白酶在去除羊毛表面的污染物时,若酶制剂浓度过高或处理时间过长,蛋白酶还会作用于毛纤维,使羊毛表面结构破坏,大分子肽链被降解,引起纤维损伤,强力下降。
  4.2植物性杂质的生物去除
  生物方法去除植物性杂质主要采用纤维素酶,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羊毛浸渍处理。通过纤维素酶使羊毛中植物纤维发生降解,与毛纤维的粘着力下降,植物性杂质的物理性能随之改变,强力和聚合度下降,最终形成短小的纤维素碎片,从原毛中分离出来。由于纤维素酶的专一性较强,只作用于植物性杂质,对毛纤维不发生反应,且处理温度低,因此不会

造成毛纤维损伤。与强酸条件下的炭化处理法相比,生物酶处理后不但毛纤维的断裂强度、平均长度等指标变化较小,且羊毛的白度也有所提高。
  以杰能科公司中性纤维素酶IndiAge为例,对含草杂的羊毛进行浸渍处理的参考工艺为:纤维素酶1g/L,pH5.5~6.5,温度40~45℃,时间40min,浴比1:10。

5纺织品生物技术前处理存在问题
  (1)酶制剂的成本较高。以棉织物煮练为例,传统碱煮练以烧碱为主练剂,价格较低廉,而果胶酶或其他复合煮练酶价格较高,不同程度地限制了酶法前处理工艺的推广。当然,在分析纺织品加工成本时,也应考虑到生物酶前处理在水、电、汽消耗和废水处理费用方面的优势,综合评价生物方法加工的经济效益。
  (2)酶制剂的活性稳定性。不少酶制剂在室温条件下,能存放较长时间,但也有些酶制剂在高温高湿的车间条件下,活性随存放时间变化较大。因此,如何提高前处理酶制剂的活性稳定性,也是生物工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生产条件的限制。以棉织物前处理为例,生物酶反应条件缓和,采用浸渍方式(如绳状或溢流染色机)加工,能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现有棉织物前处理加工的设备多为连续轧蒸式,车速较快。因此,要完全实现酶法的连续化前处理加工,还需对现有设备作适当改进,如可在轧蒸前增加浸渍槽,延长酶液浸渍时间,增加处理效果等。
  (4)酶法前处理加工中仍需其他助练剂。由于生物酶的专一性较强,使得其在处理过程中只能分解特定结构的底物。天然纤维上非纤维组分的杂质种类较多,仅使用酶制剂处理,杂质并不能全部去除。以真丝绸酶精练为例,若仅使用蛋白酶而不添加其他助剂,虽然脱胶率较高,绸面手感也很柔软,但织物润湿性极差,烘干后毛效几乎为0,其原因在于蛋白酶仅能去除丝胶,对丝素外层疏水性蜡质去除效果较小。因此,单纯靠生物酶并不能获得满意的处理效果。
  (5)新型高效复合酶制剂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应用于纺织

品加工中的酶制剂种类较多,国内外不少厂家也开发出了适用于前处理的复合酶制剂,但有些商品复合酶制剂在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酶精练中生物酶起到的作用较小等。不少纺织品酶法前处理加工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与实际工业化生产之间仍有一定距离。


1  2  3  4  5  6  7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