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棉公司现有lI台浆纱机,每月每台浆纱起机、了机回丝浪费在l0 kg左右,近年来,公司在整经经轴纱片的封头操作,经轴落轴前穿绞线(本文简称“小绞”)位置的确定,浆纱起、了机整经经轴与浆纱引纱的对接及浆纱引纱的保留操作,浆纱起机时在经轴架上整经经轴之间压绞(本文简称“大绞”)操作等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从而探求出3种浆纱起机穿绞操作:先穿大绞,再穿小绞,小绞线带浆的起机操作;先穿小绞、再穿大绞,大绞线带浆的起机操作;先穿小绞、再穿大绞,大、小绞线均不带浆的起机操作。自执行这一新的操作方法以来,年节约浆纱起、了机回丝约1 156 kg,仅回丝一项,每月可提升回丝价值约3.468万元,全年合计约42万元。
1 控制浆纱起、了机回丝的相关基础性工作
为确保浆纱起机穿绞操作达到预期的目的,笔者对整经经轴的封头操作,整经经轴落轴前穿小绞的位置,浆纱了机时,浆纱机经轴架处引纱的保留操作,浆纱起机时,整经经轴与浆纱机引纱的对接操作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践,最终摸索出符合要求的起机穿绞操作的配套基础性操作。
1.1 整经经轴纱片的封头操作
为保证整经经轴从整经区至浆纱机的运输过程中纱线不蓬乱,经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一套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即采用“粘贴胶带纸”的封头操作:在整经落轴前,用宽2.5 cm的免水胶带在整经机的伸缩梳与经轴之间、纱片呈垂直的状态下,平直地粘贴在纱片的下层;待下层胶带在经轴上卷绕一圈,再在纱片的上层对粘一条免水胶带。要求上下两层胶带纸严格对齐,以避免胶带纸粘在经轴的内层纱线上,影响退绕。其操作非常方便,固定经轴纱片效果良好。
1.2 经轴落轴前穿绞线位置的确定
为确保将上浆后的每根纱线有效地分开,以利于织造时织口清晰,避免经向并纱织疵,应在整经经轴落轴前将每根单纱用一小绞线逐根分开,但应该距整经经
整经经轴与浆纱引纱的对接及浆纱引纱的保留操作通过对浆纱起、了机反复跟踪试验,摸索出一套 “整经经轴与浆纱引纱的对接及浆纱引纱的保留操作”,即要求浆纱在了机时,浆纱机经轴架处保留的引纱分为3把,分别系在脚踏板处;浆纱起机前,整经经轴与引纱对接时,根据经轴头份的多少分8把或6把进行对接。这种操作法即保证了各整经经轴上的纱片在浆纱牵引纱片以最短距离拉直,又提高了浆纱起机质量。一般双浆槽浆纱机控制在10 m以内,比原有的 15 m节约了5 m左右的回丝。
2 浆纱起机穿绞操作方法的确定
本着“控制浆纱起机回丝、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织成率”的宗旨,通过对浆纱起机操作的研究,发现可以根据浆纱所生产品种整经经轴数的多少采取不同的起机操作,既能进一步有效地节约回丝,又能保证织轴的起机质最。为此.确定了3种浆纱起机穿绞操作方法,经过近两年的生产实践,效果十分明显。
2.1 先穿大绞、再穿小绞。小绞线带浆的起机操作
(1)适用范围:浆
3.2 浆纱起机回丝的计算方法
浆纱开车起机回丝质量为浆纱开车前一品种所留引纱质量与浆纱即将开车起机回丝质
4 效果分析
(1)浆:纱起机操作改前与改后所产生回丝对比如下:引纱时原起机操作回丝长度45m,新起机操作回丝长度45m;起机不排花l4轴及以下时原起机操作回丝长度35m,新起机操作26m;起机不排花l4轴及以上、20轴以下时原起机操作回丝长度50m,新起机操作40m;起机不排花2O轴及以上时原起机操作回丝长度65m,新起机操作55m;起机排花时原起机操作回丝长度65m,新起机操作55m。
(2)浆纱起机操作后的经济效益:经过创新后的操作实践:浆纱每开I缸,起机回丝可节约10 m左右;II台浆纱机每台每天一般生产2缸;纱线细度14.6 tex总经根数为12000根;每kg回丝与成品布的差价为30元,具体计算如下:
每缸节约回丝:14.6 X10 X12 000÷106=1.75(kg)
每月浆纱缸数:2×11×30=660(缸)
每月节约起机回丝:660×1.75=1 156(kg)
每月提升回丝价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