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转杯纺 >

转杯纱及产品原料和线密度

来源:中国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1日

转杯纱及产品原料和线密度

1.适纺原料

转杯纺纱的适纺原料及其产品十分广阔,但仍以棉纯纺及棉与化纤混纺为主。目前,转杯纺纯棉纱及棉与化纤混纺纱的纺织品比例为:针织用纱42%、牛仔布17%、外衣类23%、床上用品5%、工业用4%、其他9%。

随着转杯纺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使用化学纤维进行纺纱,如粘胶、涤纶、腈纶,但绝大多数仍然与棉或其他天然纤维混纺。在其他非棉类天然纤维(如短麻、短毛、绌丝等)及其混纺加工中,也开发出众多新产品,大大丰富了转杯纺产品。目前,转杯纱所用原料比例为:棉55%、涤/棉28%、腈/棉5%、腈纶6%、其他6%。

转杯纺纱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强,可加工纤维短、整齐度差、含杂高的原料,如回花、下脚、废纺原料等。只要经处理制成条子,即可纺纱。但是转杯纺从起初的吃“粗粮”,现已发展成可适应不同纤维原料且能纺制不同线密度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

转杯纺对纤维性质的要求侧重点与环锭纺有差别,如表3—15所示。在纺高线密度棉纱时,可以选用1.5dtex(6500公支)、成熟度系数1.7以上、纤维长度26mm以下的较低级原棉。大多数情况仍选用棉型化纤与天然纤维混纺,纤维38~40mmXl.67dtex,转杯直径为45mm左右,要求化纤具有一定的卷曲数、抗起毛起球和抗静电性能,与棉混纺的比例最好在35%以上。

2.纺纱线密度

1)适纺线密度

转杯纺的适纺线密度广义上可为388.7-13.0tex(1.5s~45s)。但由于机器类型不同、转杯直径和转杯速度的变化,可纺线密度有一定的范围限制。表3—16列出了转杯纺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纺线密度和最佳经济纺纱线密度,表3—17列出了目前转杯纺纺纱线密度的比例。

从以上两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转杯纺纱的发展已改变了它只适应

纺高线密度纱的状况。世界范围内,27.8tex以下(21s以上)的转杯纱已超过50%,用于针织纱的占40%以上。而在中国,转杯纱的线密度大多在36.4tex以上(16s以下),已覆盖高线密度纱的80%以上,用于机织物及牛仔布纱线的生产也已趋于饱和。

2)低捻低线密度纱

从上节可以看出,转杯纱用于针织有广阔的前景。为适应针织工艺要求,转杯纱要求线密度低、捻度少,这对转杯纺纱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低捻低线密度针织用纱的开发在前一节中已作讨论。

转杯纺纺制低线密度纱涉及到成纱质量和经济效益两个问题。从经济效益考虑,要提高转杯速度和纺纱速度以提高产量,这必将增加设备投资、动力及其他多方面的消耗。纺制低线密度纱,纱线截面内纤维根数少,高速后张力大、易断头,纺纱技术要求高,困难大。实践经验表明,转杯纺成纱截面中最理想的纤维极限根数为:棉100根、化纤80根。这个极限根数也随纺纱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减小。据报导,Autocoro转杯纺纱机已成功试纺9.7tex以下(60s以上)的转杯纱。为适应这一背景,原料选择、分梳辊工艺(速度、针齿规格)、转杯直径和速度等,都须进行合理配置。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