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找到专属学习方向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2日

本报记者 严斐

从南部赛区亚军,到总决赛亚军,潘文豪的大赛进阶之路走得相当稳健。与同样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总决赛冠军林柏荣不同的是,潘文豪对自己的时装画工力很不自信,笑称“幸而这是一个以成衣决胜负的大赛”。对成衣的充分挖掘,从他的深造诉求中不难窥见,他希望把高级成衣的技巧带到男女装制作,创造出精湛的高工艺服装。同时他又是审时度势的实践者,虽然创业欲望极大,但在经验不足、时局不利时仍愿意不计报酬地服务于一家品牌,从生产、管理、培训、资金、资源等点滴做起,积累实力。在他看来,最恶劣的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

顾大体也要讲小节

记者:比赛中你认为自己在哪个环节最有优势?哪个环节最为薄弱?

潘文豪:我在面料挑选、车缝质素以及气氛营造方面最有优势。好的面料拼搭可造就高级时装,好的车缝质素可让服装的自身价值上升,再加上气氛营造,整个系列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在这次比赛中,我用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面料来增加视觉的丰富感而又不失和谐,每件单品的车缝质素也毫不逊色,而且整套作品采用共同设计特点制作,使其系列感十足。

绘画时装效果图绝对是我最弱的一环。内地设计师在这方面很厉害,他们的效果图都画得精细工整。而我一直偏向于以较草的时装图为主,认为较草的图最容易表达每个设计的气氛,虽然很多时候只有设计师自己看得懂,但笔触及原创性比起时装效果图要好得多。就因为这样,在选手们一同展示概念草图时,我常常会有被比下去的感觉。

记者:在评委的点拨和后期修改中,参赛作品突破的关键点是什么?

潘文豪:在听了评委的点评后,我发现系列作品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领口不够挺、针织单品跟其他梭织部分感觉不合衬、衬衫长度不对等等。回到香港后,我就着手跟进这些问题,对前5套服装作出修改,重新为第6套服装选购面料。经过了这次大赛评委点评我才明白,每个小节都会直接影响到衣服本身的表现。经过修改后,作品系列变得更加精细、完整,希望能朝精品方向发展。

记者:请具体解析你的作品最终胜出的原因是什么?

潘文豪:我感觉应该是我在设计风格上表现出来的跟其他参赛者不一样的特质。内地选手偏向杭系风格,层次感丰富,大自然色系,自由和谐;而我的设计风格偏向欧美高级服装,设计简约,用料讲究,不花哨。另一方面在颜色选用上也比较讨巧,今年入围作品较少黑白灰色系,所以我的作品走在秀场上反而有新鲜感。其实,采用黑白灰并不是我一贯的风格,这次主要是为了配合主题并带领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我的面料剪裁上。

形象设计方面也帮助我的系列更加多元化。为了展示在设计不同类型单品上的创作能力,我为这个系列的6个形象分别设计了不同款式,例如不同面料处理的破口小外套、经打褶的丝质透视衬衫以及不同收褶程度的裤子等,使这个系列呈现丰富的口味,更具市场潜力。

从文化撞击中发掘个性

记者:你如何看待两地选手在理解“设计”上的差异?

潘文豪:不同地方的人所体验的事物有所不同,两地选手因为这种差异营造出强烈的文化撞击,这对于做设计绝对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新的灵感、新的体会,亦能从种差异上更加巩固和确定自己的设计方向,发展出更具个人色彩的设计。

内地教育非常重视绘画时装图,这跟我在香港的教育完全不同。在香港,我们会把焦点分散在各个领域和范畴,包括面料处理、染色、作品集制作、设计发展、衣服剪裁等,所以我们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均衡。

不管教育模式如何,只要设计师热爱自己的事业,都能找到一个专属的学习方向。设计从来都不是只有在书本上才能学来的,往往更需要的是个人的经历、体验和想法。

记者:请谈谈当代年轻设计师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你将如何发挥优势、规避劣势?

潘文豪:在香港,市民大都只喜爱名牌,对于本土品牌甚少支持,这对于新晋设计师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设计师努力创造新事物却失去本土支持,绝对难以维持生计。所幸现在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设计比赛,为设计师展示个人水准提供了宽阔的渠道,也帮他们扩展了人脉网络,这对于个人品牌发展绝对是非常有益的事。

在眼下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会积极参加比赛,增加曝光率,让更多人认同我的风格;另一方面,努力增加工作经验,学习更多实战技巧,了解市场走势,学习怎样经营创意事业,为未来推出个人品牌做好充足的准备。


1  
阅读数量(48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