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丝绸专区 >正文

浙江海宁云龙蚕宝宝住进“智能家”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8日

智能蚕室

“这回饲育的小蚕种可以从原来的50张增加到100张啦。”2月12日上午,在周王庙镇云龙村的智能蚕室,养蚕负责人钱兴林告诉记者,今年小蚕饲育的数量能满足更多农户的需求了。

来到智能蚕室,钱兴林第一时间领着记者走进小蚕室,指着蚕室的一个角落说:“过几天,那里还要添一台立式空调。等空调装好,这间蚕室的改建提升也就完成了。”

据介绍,近几年海宁市尝试小蚕集中饲养、大蚕分户饲养的养蚕模式。小蚕工厂化饲育的举措,有效提高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而云龙村智能蚕室因为智能化管理、小蚕饲育存活率更高的特点,受到蚕农们的欢迎。

“以前的小蚕室太小,饲育不了更多的小蚕,不少蚕农都被我们婉言回绝了。”钱兴林说,为了给今年的春蚕饲养量增加打好基础,从2017年10月份开始,云龙村就着手智能蚕室的改建提升工作,如今已基本完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只有20平方米左右的小蚕室被扩建到了40平方米左右。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起初用于网络监管控制的电脑设备也被移到了其他地方。

在云龙村,种桑养蚕历史悠久,现在更是成了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中的民俗文化村。近年来,该村围绕蚕桑文化,打造蚕俗文化园,开发利用云龙茧站。无论是在挖掘、保护、坚守,还是在创新、开发上都付出了极大努力。其中,智能蚕室的建设,不仅使当地农业有了新发展,还丰富了乡村旅游内容,对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大有裨益。

蚕对温度极为敏感,不会在天冷时吐丝结茧,饲育适温为20至30℃。“这回改建小蚕室,我们还把以前的单层玻璃改造成了双层玻璃,以后这间蚕室的保温性会更好。”钱兴林说。

记者了解到,云龙村智能蚕室采用三尖顶文洛型玻璃大棚为主体结构,配合地源热泵控制系统、补湿系统、内外遮阳系统和通风系统,组成了环境控制系统。利用架设的智能蚕室物联网服务器,不仅可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还可以通过参数设置来智能化调控各环境控制设备的自动运转,以达到一年四季养蚕的环境要求。

“其实,我们智能蚕室的温度、湿度等参数都是由蚕桑站专业指导控制的。”钱兴林介绍,目前虽然做到了远程实时监控,但由于网络信号等原因,蚕室实际的环境指标与监控显示的数据有时会存在差异,“这回改建提升一并优化了网络信号,相信以后蚕室的环境控制将会更加精准。”

据悉,今年云龙村将继续探索智能蚕室的创新升级,同时进一步挖掘提升蚕桑文化内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蚕桑文化保护传承与盐官百里长廊开发建设相融合,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1  
阅读数量(43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丝绸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