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未来机器人更大应用空间是服务家庭和医疗

来源:中国转动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0日

机器人与国外差距主要在于应用

相比国外的机器人技术,中国起步较晚。

当前我们国家的机器人技术在某些方面跟国际水平相当,比如机器人的总体设计,但持重、寿命等指标还有一些差距,某些部件比如减速器的差距相对更大。在罗百辉看来,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行业的利润。由于国内工业基础底子不厚,而机器人行业又相对精密高端,所以尽管很多东西便宜,但在包括核心部件制造和加工在内的高端装备方面,国内企业并没有优势。

比如,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电控柜,国内做的比日本贵。又如国外的轴承虽然很贵,但国内要做同样精度的,比外国的更贵。

“我们还没有大量应用起来。”要想技术发展进步并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机器人自身首先要有大规模的产业应用,技术只有在应用当中才能不断提升。

因为应用少,国内机器人产业难以形成规模。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业做了努力,比如沈阳新松,哈尔滨博实、拓野机器人等公司,有的做得也还不错。新松公司各种机器人产能加起来大概有1000多台一年(工业),但与国外的机器人公司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

未来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将增5倍

虽然发展略显滞后,但罗百辉对未来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十分看好。他表示,目前国外机器人制造企业占据国内市场大部分份额,国产机器人从技术水平到市场占有率来说任重而道远。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需求,国内企业对自动化制造设备以及机器人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增长。

国产机器人制造又将如何呢?罗百辉认为,我国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市场空间决定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较快增长。2013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须形成完善的工业型机器人产业体系,高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由目前的约21达到10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将在未来6年增长约5倍。因此,国家应大力支持机器人关键技术和部件的研究,要有独特创新才不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同时,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国家应予以统筹指导,切忌过热。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96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