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携全系列 VLT?变频器产品亮相展会,展出的产品系列有 VLT2800/2900、FC51、FC300、FC101、FCD300,软启动器MCD500/MCD200 和谐波治理的 AHF 和 AAF。同时展出的 IP66 淋水演示设备在展会中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为业界同类产品中防护等级最高的配置,IP66 的变频器可实现完美的防水防尘效果,即使在高湿度和高污染的环境中亦可保持稳定运行;另外,FCD300 分布式的解决方案和专用于风机水泵的 FC101 产品以其 IP54 的高防护等级深受观众青睐。
台湾盟立自动化科技股份公司是家台湾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相关核心零组件研发制造公司,公司(MIRLE)携带旗下全系列伺服产品参加了此次展会。目前盟立伺服系列共有3 大系列:ESD 系列经济型、SD 系列标准型及 HSD 高阶型,交流伺服电机规格涵盖 200W~37kW。3 种系列伺服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机械。此外,随着节能意识的增强,盟立公司此次展出的大功率交流伺服系统也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
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基于 PC 和 EtherCAT 的控制技术在纺织行业上的应用。产品包括工业 PC、嵌入式控制器、带总线接口的 PLC、基于 PC 的 PLC 和运动控制系统等。倍福基于TwinCAT 开放和灵活性的自动化平台,为工业电脑提供了多元化的 PLC 软件和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其开放性的软件和硬件接口,使机器制造商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系统拥有更多的选择。
上海三田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专业于高品质纺机电器配件和传感控制元件的研发和生产。主要产品有苏尔寿片梭传感器系列、张力传感器系列、光电探纬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 PICANOL、TOYOTA、SOMIT、SUDAKOMA、THEMA、SULZERRUTI 等各品牌系列织机。
作为专业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传感器与控制器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索能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在本次展出的产品除通用的传感器外,还有纺织专用的传感器,产品有:单眼光电传感器、断丝感应器、罗拉倒卷探测器。其中罗拉倒卷探测器是最新研发的产品,主要应用在横机设备上的检测,以防织好的衣片缠绕在设备上。
电气专件除以上几家外还有南京埃斯顿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伊莱斯电机有限公司展出的通用型系列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往届报告中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三、自动化技术在纺织机械应用发展趋势
从本届展会可以看出,纺织机械在新产品研发上十分注重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现代纺织工艺技术水平,为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建立高效工艺流程创造了条件。纺织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有些已经出现)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1.以太网技术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不仅充分利用高速的通讯功能进一步实现了纺织机械更高的控制水平,而且使得通讯的可选择性和价格的开放性也已经成为客户选择供应商的必要条件。随着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将成为纺织机械中现场总线的主要技术,并且随着发展的形式可以看出,以太网技术将广泛应用到纺织机械自动化的基础设备层中,从而给纺织机械自动化带来更大的变化。
2.高性能伺服系统的应用
随着纺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将为纺织机械多轴化以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提供相关的技术基础。同时,纺织机械也对伺服系统的驱动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频调速装置和高性能伺服系统的融合将是纺织机械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高性能伺服系统能满足纺织机械自动化、高速化以及纺织机械多轴化、往复运动的特点,在未来的纺织机械市场上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如经纬纺机股份公司在展会上推出了 1200 锭的JWF1562E型细落联全电子牵伸加捻细纱机长车,其在电气控制系统上进行创新:JWF1562E 细纱机前、中后罗拉分别由原来的机械传动改为伺服电机单独驱动,实现电子牵伸、电子加捻。再如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 EJM158JL 型细纱机是其最新开发的 1500 锭超长细纱机。设备采用分段多轴同步驱动控制方案,使用贝加莱(B&R)高性能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和分布式 IO 模块 X20 以及 ACOPOSmulti 调速系统,通过 POWERLINK 总线控制方式,实现带自动集体落纱的 1500 锭超长细纱机控制系统的完美方案。
3.网络系统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网络监控系统已经成为纺织机械厂不断发展的一个方向。纺织机械在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时,已经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运用到了纺织机械设备当中,这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也将实现计算机自动检测和监控,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纺织机械的远程控制和远程诊断功能。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给纺织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4.机电必须同步发展
国产纺机已大量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必须与精密的机械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要求。否则将影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如电脑横机、高档织机等一些核心精密零件的加工制造,其主要原因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和材料分析跟不上,限制技术的发展。再如本届展会展出的粗细联、细络联等实现了纺纱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设备的连续化、自动化水平越高,对设备零部件的制造要求也越高,从而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5.机电一体化向更新的一代——直驱化、电气化发展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