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开局之年,北京纺织按照“调整创新,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国际市场低迷,原料和产品价格背离,生产经营再度受挫的困境中,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4亿元,销售收入31.9亿元,出口供货额14.8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08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情况下,服装类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相对增长;改制企业,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利润相对增长;自营进出口贸易额相对增长;非纺产品和产业相对增长。这表明北京纺织的结构调整正在按照预定的目标强力推进。
2001年,北京纺织加大改革、改组、改制的力度,先后对北京化纤厂等5家企业实施破产程序,并完成善后工作;对雪莲、铜牛、大华、毛纺动力及维拓设计院5户列入市重点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制,使这些企业重现生机与活力;将北京二毛集团针织绒生产线迁至河北高阳,与三利集团合资组建金三利毛纺有限公司,在国企与民营的合作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改革中,继续推进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全年共减员1.1万人,其中破产企业分流5000多人,再就业率达到79.68%。调整的力度之大,分流人员之多,遇到的问题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但由于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工作进展基本顺利,未出现大的震荡;特别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为新一轮的改革、调整奠定了基础。
为巩固成果,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北京纺织控股公司日前召开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首先是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在目前已有2/3企业完成改制的基础上,力争在年内全部完成国有独资企业改制;已经完成改制的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责权统一,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北京纺织控股公司强调,要积极吸引利用外资,大胆吸收民营和私企资本,改变国有资产一股独大的状况,不一定中方控股,不一定国有控股,不一定限于纺织产业,只要有利于发展,就可以进行尝试。
二是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对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分类调整。对重点发展的企业集中力量改造提升一批;对缺乏产品优势的企业积极调整重组一批;对污染扰民的企业加快搬迁转移一批;对连年亏损,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企业依法破产淘汰一批。
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服装、面料、装饰和产业用纺织品。服装,整合优势做大做强;面料,调整转移,做新做精;装饰和产业用纺织品,改革改造,做活做特。在发展模式和重点上,从过去的制造型为主转向重点发展研发和贸易,保留适合首都经济特点的出口加工和样板生产线,控制规模,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主业,增强竞争力,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大流通带动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