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纺织界资讯,2001年以来,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除丝绸产品呈现增势外,其余均呈下滑之势。新德里化纤协会透露,2001年4至5月,印度合成纤维纺织品出口总值较上年同期下跌11%,在上半年始终一支独秀的聚酯生产,10月份以后,形势骤然逆转,POA的售价每公斤跌了7卢比,PSA跌了3卢比。即便如此,其出口仍呈大幅下滑之势,至使原来月月见底的库存,又开始大量积压。印度棉花促进局亦指出,2001年1至6月,印度棉纱出口由上年同期的2.89亿公斤下降到2.48亿公斤,跌幅高达14%。棉纱为该国带来的收益,由上年同期的7.93亿美元减少至6.84亿美元。印度统计数据表明,在2001年4至9月,印度纺织品服装外销出口比上年同期衰退了18%。
海外业界人士指出,印度纺织品出口全面下降,有其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因素。国际方面,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尼的竞争,加上欧洲市场需求的放缓,对印度合成纤维的出口均构成威协。同时,印度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生衰退,需求大减,亦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据印度工商协会(FLCCL)调查显示,2001年1至4月份,印度成衣出口美国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3%,出口金额由7.77亿美元减至6.62亿美元,来自美国的订单不是被取消就是被搁置,使其输美纺织品金额下降了10%。其中,出口下降幅度较大的是受配额限制的成衣,约占其成衣出口的80%。巴基斯坦是印度成衣外销的主要对手,两国都是以美欧为主要外销市场。“9·11”事件发生后,欧美给予巴基斯坦的优惠措施,必然会产生迫挤作用,使印度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受冲击。
印度海外研究分析机构CRISINFAC的一项报告指出,随着2005年国际纺织品贸易配额的最终取消,印度虽然可凭借劳动成本低廉、价格竞争优势明显来扩大纺织品出口空间,增加合成纤维出口量。但是,伴随纺织品生产对品质档次要求的提高,印度缺乏现代化纺织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的弱点将显露出来。该报告指出,在今后几年内,印度化纤行业因新增产能不足,将出现供给不足和出口下降的现象。到2003年,印度的涤纶、腈纶、尼龙、粘胶纤维等,其增长速度要低于需求的速度。
基于上述认识,印度大型聚酯纤维生产商IndoramaSynhet-ics将斥资1.27亿美元,兴建一座日产500吨的新聚酯纤维厂,竣工投产后,该公司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将达五成以上。但这项计划尚在进行当中,远水难解近渴,面对印度合成纤维出口下滑之势难以力挽狂澜。
2000年,印度的合成纤维及人造丝的出口总值创下12.9亿美元的新记录。欧盟国家是印度最大的买家,占印度合成纤维总出口量的34%;其次为中东,占有率达28%;而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则为11%。在纱线出口方面,美国占印度出口市场的1/4。
据悉,2000年印度纺织品和成衣外销总值达55亿美元,其中销往欧盟和美国的金额各占38%。合成纤维、纱线的出口总值为4.74亿美元,棉纱为15亿美元,成衣为2.36亿美元,布料为4.55亿美元。印度政府日前表示,希望在2004年之前,能把纱线年均出口增长提升18%以上,在全球的占有率由现时的0.64%,提高到1%;2005/2006年度,合成纤维纺织品目标调升至31亿美元。
一位印度纺织界人士称,2001年下半年,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还会较上半年下滑5%至10%。全年纺织品的出口额将由上年的55亿美元下滑至45亿美元。□杨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