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个行业的经济运行形势应先有一个标准,不能只看到我国纺织全行业中的大类产品如化纤、纱、布、丝织品、服装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的这一态势,而更应该关注行业的销售、产成品、应收帐款等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口径的一组数字显示,2001年1-10月份纺织全行业上述大类产品分别同比增长17.37%、6.99%、3.98%、11.7%、10.27%,但总体的销售收入、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增幅均低于现价产值增幅,产成品增长高出产值增长2.7个百分点,应收帐款净额同比增长8.85%。若分经济成分观察,国有纺织产销双双萎缩呈现负增长,而产成品、应收帐款净额反向递增9.97%和3.36%;非国有纺织产销涨幅均在13%高位之上,而后两项经济指标不差上下,分别为13.34%和11.86%。这组数字足以表明,2001年以来全行业经济形势“销售不顺”是一个明显特征,企业的日子自然比上年难过了很多。企业销售不顺在出口环节表现尤其突出。按海关统计,2001年1-10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44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增幅比上年同期至少低了20个百分点。
观察2001年的出口情况,全球性经济衰退直接挫伤了我国出口的锐气,“9·11”事件更是当头一棒,进一步打压了我国出口走势。加上国内出口退税普遍不能及时到位,致使2001年纺织行业的整体出口形势既增长乏力又全面回落,按月度累计出口同比增幅出现由5%向2%的一路下滑。对日本、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等各大主销市场出口,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呈现20%-30%的大幅跌落,对非设限国家出口增长仅为1.81%。排序第一的化纤制产品出口下降了1.59%,毛、麻及其他纤维材料制品出口分别下降了4.34%、9.39%、1.24%。
由于纺织行业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过高,出口不顺内需压力必然加大,一旦内需增量消化不了出口减量,而受上年过于旺盛的外需拉动形成的生产惯性,自然给企业带来销售不顺、库存增加的麻烦。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联合组织的调查显示,2001年国内被抽样的纺织企业约有四成认为销售量下降、库存过多,三成的企业销售没有增加。这一调查虽只涉及470家企业,但其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2001年纺织行业销售形势不顺的特征。(作者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