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参加了党的十六大的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匡宇在谈到学习江泽民同志报告体会时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13年来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回顾上海纺织10年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历程,也充分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我们夺取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朱匡宇说,上海纺织10年产业结构调整,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上海纺织产业调整首先为新兴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在10年调整中,上海纺织先后破产终结了41家企业,销号200多家老企业,棉纺锭从原来的250万压缩到73.5万锭,从而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加快发展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腾出了空间。
朱匡宇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始终坚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方针。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把二级子公司和三级企业逐步改制成股份公司、多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公司,从而打破了过去所有者与经营者不分,国有资产凝固在某一局部、一家一户操作的局面,按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进行流动重组,形成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核心主体。如1998年龙头股份、申达股份、三毛股份这三家上市公司的重组,实现了三个集聚:优势企业、优良资产向三家上市公司集聚;建设发展资金向名牌产品、优势企业集聚;发展项目向技术密集、高新产业集聚。近年来,上海确立了用高新技术改造的、有后续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都市产业的发展目标,并积极向国际纺织发展新趋势靠拢。目前,三枪工业城的竣工投产,为制造国内外著名品牌产品奠定了基础。产业用纺织品的汽车安全气囊、高压底网造纸毛毯、宽幅顶蓬膜结构材料项目,有的相继开工,有的已竣工投产。
上海纺织10年产业结构调整,凝炼了以“开创、奉献、忠诚、敬业”为内涵的“纺织魂”,体现了先进文化。朱匡宇指出,上海纺织产业结构大调整是一次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45万纺织职工的下岗分流能够平稳进行,既得益于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又与纺织职工的观念更新、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
上海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最终代表了职工的根本利益。朱匡宇说,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壮士断臂求新生的举措对部分职工是一种解脱。其次,再就业工程为职工提供了新生之路。第三,经过调整发展起来的优势企业保证了职工的基本利益。
当谈到上海纺织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方面有什么打算时,朱匡宇说,十六大强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根本,发展是基础,发展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根据十六大关于“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上海纺织必须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有新的突破。
对于上海纺织今后如何加快发展,朱匡宇提出了三条新思路: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国外强势企业,提升上海纺织企业能级。二是加快龙头、申达、三毛这三家上市公司的资源整合,形成二级子公司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加快中小企业改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方面要进一步解决思想,积极探索关于国有资本有序退出、让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