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将其纺织品和室内装饰品业务重组,成立了整合的子公司,目标是在2003年将它作为独立部门出售。
为了达到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同步增长,杜邦将在今年年底重组其纤维、纺织品及相关中间体的业务,并成立一家子公司,如果市场条件允许,将在2003年底从杜邦公司剥离出来。杜邦在评估一系列的剥离方案,包括上市,但就此没有发表进一步评论。这一重组方案将组建世界最大的上下游整合的纤维和纺织品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年营业额将达到65亿美金,在世界22个国家有59个工厂,员工20500名,其中直接雇用员工14,300名,22家合资企业员工6200名。
目前,该公司被称为杜邦纺织品和室内装饰品公司(DTI),为该公司取新名字的市场研究工作正在进行,DTI的合并,整合及分离程序将持续20个月。由于全球纤维和纺织品制造业转移到低生产成本的地区,因而组成DTI业务最近没有轻松的日子。亚洲新制造商不断增长的竞争压力,迫使欧洲、北美老牌制造商苦苦挣扎。
中国的增长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纺织品主要生产国,聚酯技术也越来越普及,亚洲竞争对手的氨纶产能也迅速扩大。有了上述背景,就不奇怪,为何DTI没有成为杜邦以电子、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安全为核心的五个支撑增长的平台之一。DTI的业务部门去年税后亏损3.4亿美金,只有22%的销售收入来自巨大的亚洲市场,而销售收入的一半来自北美市场,欧洲市场占四分之一。
在资产剥离前,DTI的工作重点是节省开支,加强机构的效率,从而把固定成本由2000年的29亿美金降到2003年的22亿美金,降低幅度为23%,使利润率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DTI有着完整的产品线,确定了大约1亿美金的潜在市场,包括汽车安全气囊,家用纺织品、纤维填充和技术转让等,此外还将集中精力开发其他市场,包括著名的莱卡及其它氨纶弹性纤维。在化学中间体领域,DTI的重点放在工厂满负荷生产,巩固PTA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地位,特别希望通过技术转让或是投资建厂来参与中国的PTA市场,在未来DTI的投资预算很大部分将放在亚洲。
保持增长率的挑战
在目前这种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即便每年保持2-3%的利润增长率也很困难。为此DTI将投资技术先进的产品,品牌和市场,保持产品或服务的长期优势,这些品牌广为人知,包括莱卡, Tactel, Stainmaster和Antron。DTI还可以使用杜邦公司持有的特富龙和凯芙拉品牌,还将推出由杜邦新开发的取材于天然植物的聚合物Sorona。
为了更贴近市场,DTI将按照最终用途来重组业务,而不是按照产品线。目前产品按照收入区分为三条主线:尼龙(56%), 氨纶(24%)和聚酯(20%),但以后该公司将以服饰(占销售额的31%),室内装饰及工业用产品(占销售收入的34%)和中间体(占销售收入的35%)三部分为中心进行财务核算。
DTI还包括和土耳其沙班奇集团合资的杜邦沙位于欧洲的DMT/PTA/PET合资企业,该工厂是否长期在DTI里还是个问题,杜邦去年把北美的PTA/PET业务卖给了墨西哥的阿尔法集团,杜邦沙是其仅存的PET瓶片生产厂。
DTI宣布在其主要业务中,有许多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事实上,75%的利润来自那些在市场上处于第一的产品,包括尼龙纺织品,尼龙工业丝,尼龙地毯,尼龙6,6和12种中间体,以及特殊聚酯产品等。就竞争而言,DTI比它的竞争对手-日本的东丽、帝人,韩国的晓星,美国的Solutia-看上去大两倍,据计算,与DTI年销售额65亿美金相比,这些竞争对手年销售额都在10亿美金左右。
DTI估计在全球合成纤维市场中占4%t, 今年全年预计合纤总产量3580万吨,其中聚酯2140万吨,尼龙440万吨,氨纶40万吨,晴纶280万吨,剩下的680万吨是丙纶等聚烯烃类纤维。就财务方面而言,DTI的重点是尼龙和高附加值纤维,据称其占全球合纤市场销售收入(估计500亿美金左右)的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