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国门,跨国收购美国一家公司资产的案例,近日在上海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在这桩跨国收购竞争中的获胜者,上海海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此从亚洲毛绒生产大王一跃成为世界毛纺生产巨头之一。
上海海欣集团从乡镇企业起家,经过17年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毛绒生产加工出口企业,产品远销到几大洲的十几个国家,并于199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尽管如此,该公司还是感到,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在对国际市场信息的把握上、服装面料开发技术上有明显差距。能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前沿阵地建立一个市场营销和技术开发平台?这在几年前就摆上该集团决策层的议事日程。
去年8月,海欣赴美考察团拜访了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心的GLENOIT公司,无意中知悉这家公司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打算出售旗下纺织分部的资产。公司总裁袁永林当即谋划:GLENOIT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毛绒服装面料生产企业,技术精湛,产品质量优异,前几年,其两个生产工厂的年销售额达到1亿多美元。美国一家颇负盛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GLENOIT公司纺织分部的资产质量、现有净资产等情况进行核查,也证实其资产质量优良。海欣集团决定竞标收购GLENOIT公司纺织分部。
收购成功以后,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海欣对收购工厂的原班人马不动,仅仅派出了一位在美工作多年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总裁。收购后的GLENOIT公司纺织分部,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行状态,调整了公司生产规模,降低了原材料的生产成本,当月就实现了赢利,估计8年左右可收回全部投资。
凭借这次收购,海欣集团的毛纺服装面料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世界生产能力的25%以上,从而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毛纺生产企业。同时,在国际市场的激烈搏杀,公司将在占全球60%服装市场的北美和加拿大拥有一个信息、销售的桥头堡。
海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永林深有感触的说,海欣最后能以低于竞争对手200万美元的价格胜出,靠的不是侥幸,而是整体实力,因为最后半数以上的债权方律师认为,海欣更有能力实现GLENOIT公司纺织分部的重振和发展。因此,对越来越多试图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我国企业来说,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是企业决胜全球市场的正确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