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要借加入世贸组织之契机,在国内外纺织品市场占有更多份额并发展壮大,未来五年内江西纺织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短线,控制长线,淘汰落后,突出特色,立足高起点,实现产业升级。总体目标是努力发挥化纤、棉纺、苎麻这三大行业的优势,延长服装、印染行业这两条“短腿”。
江西将重点发展最稳定、产品效益也较好的粘胶长丝为化纤突破口,使其成为加入WTO后江西纺织业的首要获利产品。“十五”期间,力争使合成纤维产量达8万吨,粘胶短纤产量达10万吨,粘胶长丝产量达1.2万吨。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特别是围绕开发高档服装面料、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对新型化纤的需要,扩大科技含量高、功能性强、经济效益好的新化纤品种,争取“十五”期间差别化化纤比例达到30%左右。将研制开发或引进生产高湿模量纤维和溶剂法纺丝作为人造纤维的重点发展方向。
棉纺织行业目前仍是江西最大的纺织行业,占全省纺织比重的50%左右。江西将结合压锭,对棉纺织实施减量增值,立足高起点,对前纺、纺纱、织布进行改造,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无结头纱、精梳纱、无梭织布的比重,提高产品档次。
江西将充分发挥其苎麻原料的优势,重点发展现有“贸工农一体化”的江西苎麻纺织印染集团。实施产学研结合、贸工农一体的战略,从原料到服装一条龙进行开发,特别是提高苎麻纺、织、染加工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力争使苎麻产品成为江西省一个具有特色的拳头产品。
根据服装行业的现状,江西省将从三个方面推动服装业产业升级。一是选择一些重点服装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填平补齐;二是通过引进人才,提高服装设计和工艺技术水平;三是加大力度开展“创品牌、树名牌”活动,扩大现有“鸭鸭”、“虎子”、“领王”、“井竹”、“啄木鸟”等省内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江西将对印染后整理行业从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适应性改造,把优质面料作为主攻方向,以染整技术为突破口,从纤维原料、纺纱、织布、染整及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共同努力,使面料性能取得较大改善。同时,将新型合成纤维与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复合、交织,形成档次高、风格独特的纺织面料,在现有进口面料中实现大部分以产顶进。
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整体实力
做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扶持一批,坚持抓大放小,着力培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省纺织集团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救活一批管理有基础、产品有市场但负债较重、缺乏改造能力的企业,力争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减轻负担,增强活力;对产品无市场、严重资不抵债,没有发展前途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坚决依法实施破产;通过多种形式的改制,放开搞活中小企业。要积极扶持和引导,使这些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努力搞好布局结构调整,适应江西“十五”期间实施大开放的主战略要求,做好沿海和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在重点抓好南昌、九江、抚州三个纺织工业老基地发展的同时,对赣北的化纤业、赣西的苎麻业、赣南的服装业加快发展步伐,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西、南、北相互呼应的纺织发展新格局。搞好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大中型企业近两年内都要创造条件,成立省级或企业级技术开发中心,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力量和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以“质量、品种、效益”为中心,围绕替代进口、扩大出口,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棉纺行业五年内完成改造10万锭,使先进装备比重提高到25%左右。按照全省“十五”规划要求,加快找好项目、大项目,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