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去年10月份有30万件出口欧盟的中国夹克衫被迫回销,原因是夹克衫拉链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另一批出口德国的针织服装,也被中间商处以16万美元罚款,理由同样是重金属超标,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生态纺织品标准。
接连发生的事件,让中国纺织企业深切感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新一轮“绿色壁垒”的压力。悄悄逼近的“绿色壁垒”,让人们越发认识到加快标准改革步伐是中国纺织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加快实施对出口纺织企业生态纺织认证是纺织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国加入WTO后,一些发达国家必然会依仗其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法规),限制我国纺织品的进口。由于强制性技术标准以进口国的技术水平为制定基础,发展中国家往往很难达到,也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将更多地面临来自“绿色壁垒”的压力。自奥地利1990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并且要求越来越高。像当前最具影响力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它对有害物质的准达到了ppb级,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由于技术设备限制,产品很难控制到ppb级。目前,已有一些欧盟的商家在向国内企业下订单时,就要求须在合同中写上“达不到《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赔偿10%货款”的条文,较为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生产。作为生产企业和出口纺织品检验监管的主管部门,面对严峻的“绿色壁垒”应当尽快采取果断应对措施,以消除外来的“绿色壁垒”给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带来的压力。
我国虽然已初步审定过两项纺织品安全方面的标准———《纺织品安全通用标准》和《生态纺织品通用技术条件》,但至今还未出台。针对出口纺织品“绿色壁垒”的严峻压力,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或法规,制定本国的认证标志和认证方法,组建认证机构,以适应国内4000多家服装企业尽快获得“生态纺织品”的通行证,避免绿色壁垒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