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成立的杜邦纺织与室内饰材全资子公司(DTI)在上海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审慎地向中国纺织业和它在中国的“最佳合作伙伴”宣布了这一消息。据悉,这是DTI首次在亚太地区正式亮相。
新组建的杜邦纺织与室内饰材(DTI)包括尼龙纤维部门、聚酯纤维部门、莱卡部门以及与之有关的中国材料部门和合资企业,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合成纤维企业,年销售额可达65亿美元,并计划于2003年底在华尔街独立上市。
剥离上市能否双赢
杜邦作为一家综合性科学公司,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其各业务单元已相当独立,然而在股市上,股东对杜邦的期望值却是混合性的。
数年前,杜邦已认识到这一点,便开始为公司增长的首要方向进行规划———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发展,并不断为现有产品和服务增加知识含量。杜邦目前推出的五个业务增长平台是其向既定目标努力的一部分。
对于杜邦此次剥离纺织业务的决定,资本市场的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杜邦纤维业务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回报率不如其他新兴业务。为争取和公司其他业务收益保持一致,纤维部门曾放弃过一些长期投资才能获得更好回报和机会。由此看来,此次分析对未来纤维部门的发展反而会有好处。DTI北亚市场总监、杜邦纤维(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路久成先生对此的说法是:“将纺织业务从杜邦中分离出去能够使这些业务部门更好地利用本身的规模、领先的市场地位、技术和品牌整合市场资源,为股东争取最大的利益。业务发展会更清晰明了,操作更加透明化,从而满足股民更高的期望值。”
关于DTI上市后的市值,路久成说:“这要等DTI盘点资产、负债情况后才能知道。”但他对DTI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在世界500强的排名中,上市后的DTI预计会处在第250名前后,与苹果电脑公司的位置相近。”
尽管如此,华尔街还是传出消息:由于无人愿意购买杜邦的DTI公司,DTI才准备将其推向资本市场的。对于这种说法:“路久成的回答是:“有谁能买得起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公司。DTI的资产比排在第二位的纺织企业要大两倍多。”
纺织重心移至中国
近年来,随着欧美产业的不断升级,纺织尤其是成衣的加工制造逐渐从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中国不仅是亚洲的重点,更是跨国公司的纺织产业转移的目标所在。另有消息说,受9·11事件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以杜邦纺织平台中的最优品牌莱卡为例,它所赖以生存的上、下游客户有些破产倒闭,一些仍在垂死挣扎,另一些则更快地将生产中心移至低成本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和韩国。其中,莱卡品牌作为衔接上、下游的核心,不得不顺应客户的这种东移走势,顺应纺织中心向亚洲靠拢的趋势。
路久成说:“DTI将会把纺织业务更多的生产资源配置到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
作为加强对中国市场投入的一个重要步骤,DTI近日追加投资9000万美元,用于上海青浦的莱卡工厂的扩建,至明年9月正式投产后,杜邦莱卡纤维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年产4000吨提高到年产1万吨。
事实上,过去10年来,纺织和纤维一直是杜邦在中国地区发展最快的经济增长点,其2001年的销售额占杜邦公司年度总销售额的23%。另有数据显示,到2001年年底,杜邦在中国共投资6亿美元,这其中纺织纤维是其投资重点。
陆久成指出,“纺织纤维部门是杜邦在中国发展最快的业务部门,其主要品牌莱卡在中国的知名度已经超过70%。在杜邦高科技纺织的带动下中国的氨纶纤维需求猛增,年产量已由7年前的2000吨增至去年的3.5万吨。” □本报记者刘战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