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在西子湖畔著名的汪庄宾馆第六会议室,浙江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棉花市场分析研讨会正在热烈而紧张地进行着。40多位棉纺织企业的负责人汇聚一堂,讨论马年协会的工作计划,同时认真听取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兰芬对今年国内外棉花市场抽丝剥茧的深刻分析,对今年国内外棉花产量和价格形势心中有了底。企业代表们说,这种面对面的形势分析,对企业了解宏观情况、指导生产非常有帮助。会上,威尔兄弟棉花公司、路易达孚集团艾仑宝棉花(中国)公司的代表就中国企业如何抓住“入世”有利时机,了解国际棉花公司运作方式、原料来源渠道,怎样购买适合企业需要的棉花等内容的介绍,让老总们听得聚精会神。尤其对如何购买进口棉,合同如何签订等问题,他们表现出格外的兴趣。当演讲者一走下台,老总们就把早已准备好的名片递上去,咨询、谈判就此开始。
浙江棉纺织行业协会称这种服务叫“危机服务”。对此,去年5月当选为第三届浙江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的王果刚解释说,协会工作说到底就是“纳税人”花钱买你的服务,会员企业就是“纳税人”。如果协会在企业心目中的信用失去了,会员不买你的服务了,你就要下岗,失去工作。所以,协会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是纳税人在养活协会,有了这种危机感,服务才有了针对性,协会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危机服务”使浙江棉纺织行业协会的服务内容更加明确和更加务实。去年受棉花价格的影响,浙江棉纺织企业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今年国内外棉花市场会有哪些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身为杭州中汇棉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果刚深知这是企业当前最关心的事情,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尽管年前企业都非常忙,但只要能放下手里工作的负责人都来了,足见会议的吸引力。
记者在浙江采访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浙江企业依靠市场、机制、文化和信息等四大优势,不断以新取胜,才有了今天浙江企业的地位。浙江棉纺织行业协会及时抓住这个特点,组织召开了浙江新型纤维应用研讨会。会上国内资深专家就“新纤维、新技术在棉纺织行业的应用”,“大豆类纤维的开发与应用”,“纤维形态结构与复合技术”,“导电纤维应用及防屏蔽防辐射产品开发”等内容的精彩演讲,尤其是化纤织品在织物风格、功能性等方面展现的发展前景,使饱尝天然资源匮乏之苦的浙江纺织企业代表们如获至宝,有不少企业负责人把在会上得到的启发马上通知了企业技术部门,开始新产品的研发。
随着企业改制的逐步完成,内部挖潜、降低成本的问题显得越发突出。浙江省棉纺织协会为此专门组织召开了劳动用工专题研讨会,同一行业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在会上充分交流,与会者受到很大的启发。大家说,没有协会的组织,企业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么多的信息?同行们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高成本地区减少用工、合理配置资源、挖潜降耗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的协会活动我们非常需要。
浙江棉纺织行业协会的危机服务意识和立足市场、立足企业、立足需求的服务,在赢得企业信任的同时,也为协会赢得了发展的空间。王果刚说,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企业生产经营将遇到不少新形势、新问题。这为我们行业协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者:胡晓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