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纺机网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无锡站   CITME+ITMA   cantontex   shtex    纺机搜索   工博网
纺机网LOGO

纺织机械门户

 
考察台湾纺织工业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02/2/19 文章出处:本站整理
 
 

  近期,应台湾纺拓会邀请,我们随绍兴县经贸考察团赴台,先后到高雄、台南、台北等七县市,考察了纺纱、织布、针织、印染及纺机、浆料等业内的9家纺织企业,参观了2001年台北国际纺织成衣暨服饰展,还与台湾纺拓会、纺织研究中心等机构进行了交流,使我们对台湾纺织工业的优势与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台湾纺织工业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将考察台湾纺织工业的一些启示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台湾纺织工业概况与主要特点

  1、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外向型是主要特征。

  台湾陆域面积3.2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分别是浙江的1/3和1/2。虽地域狭小,但纺织工业却十分发达。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台湾有纺织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27.2万人,2000年产值为5547亿台币(折合163亿美元),其中出口152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值的10.3%,仅次于电子产品(占21.4%)及资讯与通讯产品(占12.5%),位居第三。出口产品值占台湾纺织总产值的93.25%,说明台湾纺织产业的销售以出口为主导向。2000年贸易顺差达123.28亿美元,在对外贸易上一支独秀。

  从出口品种分析,面料出口是主导产品,为92.5亿美元,占60.9%;其次是成衣、纱类和纤维,分别为22.1、18和9.47亿美元,占14.5%、11.8%和6.2%。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市场分布上,香港占31%为首位,其次为美国占17%,以及东南亚国家,而出口香港的产品中有68%左右是转往大陆市场销售。这主要是台湾具有上中下游整体一贯的生产体系(从纤维制造——纺纱——织布——印染——成衣服装),在价格方面相对欧美、日、韩、大陆具有优势,因此纺织品出口具有相当程度的竞争力。台湾企业在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大力扩大出口份额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化纤业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品种多,价格优势明显

  台湾化纤业在纺织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人造纤维产值占纺织总产值22%。其中人造纤维生产量为325万吨,人造纤维加工丝产量为161.4万吨。

  在人造纤维生产量中,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等三大合成纤维均名列世界前三位,近年产量与内外销售量的增长均较快。由于台湾是一个缺乏天然纤维地区,故使用人造纤维量的比重很大。据2000年统计资料,台湾纺织纤维总需用量为256.96万吨,其中化纤使用量为225.2万吨,占87.6%;棉花用量为27.9万吨,占10.9%,其它纤维用量3.9万吨占1.5%。因此台湾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立足于下游纺纱织布的需求。

  台湾又是生产人造纤维加工丝的重要基地。加工丝的产业起始于60年代,以生产尼龙高弹丝为主,1974年开始生产涤纶加工丝(又称涤纶低弹丝),发展迅速,产能规模至1985年已超过日本,随后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地区。以2000年为例,人造纤维加工丝的产能已超过160万吨,实际产量为110万吨(开工率为73%)。台湾人造纤维加工丝产业属于中度集中产业,前10个企业的合计日产能力为318吨,占总产能的70.3%。主要产品为涤纶低弹丝也尼龙弹力丝,其中涤纶低弹丝产量占95.2%。涤纶低弹丝的上游原料是涤纶长丝,其产量占全球第二位,可以供给下游企业价廉物美的货源,生产具有低成本竞争力的产品。由于台湾涤纶加工业成本要低于国际价格30%左右,因此,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中国大陆是台湾涤纶低弹丝的最大销售地,这对国内涤纶加工丝生产企业的冲击较大。

  在这次考察其间,尤其是在台北国际纺织成衣展中,明显感受到台湾为了提高化学纤维的竞争能力,已从以往以量取胜及低成本策略调整为以新纤维开发及少量多样快速反应的纺织品为主、求值不求量的生产策略,并逐渐导向纺织品生产领域。各化纤企业均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新型化纤,他们提出的行动口号是:“新原料、新纱线、新布料”、“快速反应计划与提升纺织工业设计与技术能力计划”。展示了一系列新型化纤生产的新型纱线与织物。如台化公司研发人造棉系列产品有:抗紫外线人造棉、彩色人造棉,高湿模量人造棉(FORMOCEL),抗菌人造棉、阻燃人造棉及高旦尼尔人造棉等。南亚公司开发涤纶短纤产品有:分割型、海岛型超细纤维、细旦纤维、功能性纤维(抗菌、抗紫外线、阻燃、吸湿排汗、健康型、高收缩纤维、异收缩纤维及尼龙棉等)。此外,由台湾化工研究所领导组织相关22家企业研制开发的抗紫外线尼龙纤维及其应用,聚丙烯可染纤维应用,溶解性PVC纤维复合应用等,也在展示会上展出其应用产品,不久将投入批量生产,为下游纺纱、织布业开发新型纱线与织物提供了新的基础。

  3、纺纱业积极调整产能与产品结构,重视新型纤维应用与产品开发。

  纺纱业是台湾传统产业,目前拥有纱锭272万锭,比最高时减少了33%,但连续四年运转率在93%以上,显示台湾纺纱业和市场需求已趋平衡。原因是台湾整体纺纱产业上中下游体系完整,上游聚酯纤维产业居世界前列,而成品布外销量亦居首位,上下游的产销较协调。

  台湾纺纱业原来以生产T/C纱为最大宗,但近5年来产量减少了41%,而纯棉纱近5年来产量增加22.45%,从台湾近几年纱支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用常规化纤生产的纱线比例正在快速减少。

  台湾纺纱业产品目前以供下游织造用纱为言,外销占15%,在台湾除化纤原料能自给外,棉花全部进口,再加上劳动力紧缺,因此台湾棉纺业近几年正在着手整体产业结构调整,汰旧换新,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研究开发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纱种,以继续保持竞争力。目前,纺纱厂用新型纤维开发纱线新品种已取得显著成效,多元化、功能化、环保型已成为开发新型纱线的重要标志。

  在新纤维开发应用上,多家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如台化利用国外与自己公司生产的新型纤维开发展示了20种有特色的新型纱线,尤其是该公司新开发的环保型高湿模量嫘萦纤维(FORMOCEL),其性能与奥地利,英国等公司的产品接近,大东等一批纺织厂已应用该纤维与其他纤维配合运用设计新型面料,预计在未来1-2年将由欧洲吹向亚洲成为全球市场热销纤维。台湾豪绅纤维公司开发的尼龙6与66短纤与棉混纺获得了与T/C完全不同手感的面料。

  在功能性纱线开发上,具有抗紫外线、抗电磁波幅射、远红外、保暖、抗菌、防臭、阻燃、防火、吸湿排汗等功能的纱线已从开发试制阶段进入小批量投产。特别是具吸湿排汗与抗电磁波幅射功能纤维制成的织物在台湾已成为热门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此外,各类弹性包覆、包芯、包缠纱线及利用聚酯高低熔点不同在后加工中形成的分割形、中空型、海岛型纤维,开发生产出来的新型纱线使织物富有弹性并产生轻质、细腻、毛茸等特殊风格,可用作高档面料纱线,提高其附加值。在纯棉纱线开发上,向优质高档化发展,最高有Ne180支纱。用羊毛/涤纶/莱卡,或羊毛/棉/莱卡三种素材生产的包芯纱线制成的弹性抗绉布料也是热销产品之一。

  同时,台湾棉纺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一方面在使用新型纤维提高纱线附加值上做文章,另一方面在减少用工提高生产效率上找出路,其吨纱工资费用支出比我们高出并不多。因此,我们要提高纱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要提高产品档次,还要在减少单位用工上下功夫。

  4、织造业是台湾纺织行业强项,无梭化比例高,产品有特色。

  台湾织造业分短纤织布业与长纤织布业两部分,分别成立了两个同业公会,共有会员企业500多家,有各类织机5万多台,其中短纤织布业300余家,长纤织布业约200家。年产各类织物55亿码,每台织机年产10万码以上,生产效率远高于大陆同行。2000年织物出口创汇93.2亿美元,产品包括各类织物,尤其是色织布、交织布及弹力布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占有率。近几年来开发的各类功能性用布及装饰用、工业用织物的出口,也有较快增长。尽管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但织布业因拥有上游纤维原料供应的竞争优势,以及先进的织造装备规模与高素质员工队伍,使台湾的织布产品无论在设计能力,订单快速反应,都已达到很高水准。在生产技术上领先于大陆及东南亚国家,在价格上比日本、韩国及欧美发达国家产品更具竞争力。因此,仍有发展空间,织物出口创汇仍有一定增长。

  台湾织造业除少数具有一定规模纺织染配套外,专业化生产的小型织造厂较多,经轴、浆轴外购(有专业经、浆轴加工厂经营)生产品种单一,生产效率与看台能力均较高。如一家牛仔布织造厂人均看台14台,一家70台喷水织机工厂夜班只1人看台。这种专业化生产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

  台湾织造业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多数以加工成色布和印花布出口,因此带动印染行业的发展。在台期间,我们考察了台中大钟印染厂,这个厂染色设备多数由台湾自己制造,印花机从日本引进,设备不能算是一梳,但由于重视生产现场管理与产品研制开发,从设计、配色、制版、打样、染整均采用电脑系统控制,因此生产品种与质量处于台湾领先地位,尤其是弹力产品与功能性整理产品(如防水、防油、抗菌、阻燃整理)更具特色。相比之下台湾的制衣业由于系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费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成衣出口直难有大的突破,每年出口创汇在20亿美元左右,与织物出口形成明显反差,这点与内地有很大区别。据台湾统计资料,2000年各国纺织工业平均小时工资,最高为日本26.10美元,最低为印尼0.32美元,高低相差81倍。台湾为7.23美元,高于香港的6.10美元,而大陆目前为0.69美元,与台湾相比落差达10倍以上。比较而言,大陆的劳动力成本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二、台湾纺织产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台湾纺织产业在面临国际纺织业低迷的严峻形势与市场激烈竞争态势下,今年1-7月出口仍达76.6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10.5%,其中布料出口占纺织品出口63.4%,高居榜首,业绩注目。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其成功之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手段,掌握国际市场变化
                        打印页面】【收藏此页】【 】 【关闭
 
上一篇:“纺织味精”市场蛮大
 
下一篇:2013中国·柯桥纺织品印花工业展览会
 
 相关新闻               更多>>
·质量服务于社会 用品质超越用户的期望
·杜绝拷贝 自我创新 走出克罗斯罗尔自己的路
·金运激光成功登陆A股市场
·以科研创新为先导 创世界一流印花品牌
·以创新为先导 造国内纺机业尖端
·科技为动力 创新争市场 质量保信誉 管理增
·开创新型蒸纱机 造国内蒸纱行业革新
·节能为主 环保同行 共奏绿色乐章
·以节能为宗旨 为印染行业创新型环保目标
·电脑横机产量第一 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
·第十二届中国(义乌)国际袜子、针织及染整机械展览
·烟台永昌精密织针有限公司
 
 最新资讯               更多>>
·2013中国·柯桥纺织品印花工业展览会
·五年磨砺,广州印花展打造行业口碑
·2011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展览会
·行业焦点:淘汰老式生产设备
·上海天佑逆势飘红成功造就体制改革
·质量服务于社会 用品质超越用户的期望
·杜绝拷贝 自我创新 走出克罗斯罗尔自己的路
·金运激光成功登陆A股市场
·以科研创新为先导 创世界一流印花品牌
·以创新为先导 造国内纺机业尖端
·科技为动力 创新争市场 质量保信誉 管理增效益
·开创新型蒸纱机 造国内蒸纱行业革新
 
 纺机网免责声明TTMN.COM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新闻排行榜              更多>>
2013中国·柯桥纺织品印花工业展览会
五年磨砺,广州印花展打造行业口碑
2011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展览会
行业焦点:淘汰老式生产设备
上海天佑逆势飘红成功造就体制改革
质量服务于社会 用品质超越用户的期望
杜绝拷贝 自我创新 走出克罗斯罗尔
金运激光成功登陆A股市场
以科研创新为先导 创世界一流印花品牌
以创新为先导 造国内纺机业尖端
科技为动力 创新争市场 质量保信誉
开创新型蒸纱机 造国内蒸纱行业革新
 
 图片新闻
 
余姚市立信纺织机械厂
 
十八年创业,十八年风雨,十八年收获,身为中国纺织协会会员企业的立信纺机,以高标准创造业绩,高品质创造品牌,高质量提高效益...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著名的文献名邦——宁波余姚市,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樹脂定型机自動對線剖布机吹氣式圓筒布整理机SE1 - F剪毛机SE1剪毛机SF1平幅预缩...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简介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各...
 
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磨毛机及其它印纺配件生产的机械企业. 我公司地处...
 
纺纱机械 开清棉 梳棉机 精梳机 并条机 粗纱机 细纱机 纺纱机 络并捻 织造机械 剑杆织机 喷气织机 整经机 浆纱机 提花机 织带机 化纤机械 化纤成套设备 化纤通用设备 针织机械 圆纬机 横机 经编机 袜机 手套机 钩编机 非织造机械 成网机械 非织造布单机设备 非织造布生产线 纺织器材 钢领 锭子 罗拉 摇架 上销 锡林 钢筘 针布 橡胶
染整机械 染色机 印花机 蒸箱 轧车 烘燥机 印染后整理 联合机 验布机 纺机自动化 变频器 传感器 继电器 纺织仪器 纺织配件 纺纱配件 无梭织机配件 针织配件 印染配件
关于TTMN | 营销服务 | 加入TTMN | 企业建站 | 本站声明 | 关于支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TTMN刊物 | 行业看TTMN
服务热线:027-8787 4011 服务传真:027-8725 5755 工博网
24小时客服:189 7135 6279 QQ:3186169641
邮 箱:ttmn@ttmn.com 版 权:Copyright (c) 2017  纺机网 WWW.TTM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