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OBM还是跨国并购
OBM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真正实施,困难和风险都相当大。所以,OBM暂时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中国企业做OEM和ODM时,均无需也无从了解国外市场运作,仅凭企业对国外消费市场的某些认知无法指导他们的市场开拓。如果自建营销渠道则投资额巨大,仅在纽约开一家400平方米的展示店,一年就需要约17万美元的固定投入;而以原创品牌进入代理商或零售商的网络渠道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他们往往不会接受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品牌。另外,中国企业难以保证产品设计和风格能够迎合国外消费者,正如中国消费者很难接受来自巴基斯坦的服装品牌一样。这些年来,不少大型企业也有过小规模的尝试,如鄂尔多斯、鹿王,他们虽拥有羊绒产品的资源优势,但成效并不显著;而海巴黎设海澜品牌店,设计以中国本土为主,在法国和意大利生产,服装价格与国际顶尖品牌相当,结果连年巨额亏员,最后不得不关闭。总之,OBM投资金额高,投资风险更大,在现阶段的可行性相对较低。
中国企业已具备跨国并购的土壤和根基
土壤:跨国并购的现实意义
跨国并购能同时满足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都获得高额附加值的需求。
首先,在国际市场上,并购现有品牌的同时也获得了品牌的商誉、设计力量、市场认同度、营销网络等宝贵资源,并且进入了国际主流市场,取得了与国外企业平等对话的机会。跨国并购的目标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品德企业,另一种是为品牌企业进行加工的企业。如果并购后者,只要能够继续保持与品牌企业的合作关系,同样是一条跨国并购的捷径;
其次,在国内市场上,更可以有一番大作为。由于并购国际品牌后拥有了它的核心能力,在国内市场运作上更为完善和灵活,跨国并购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也无形中为品牌在国内市场进行了有效的推广;
第三,跨国并购还可以帮助国内企业达到公司治理的国际化。国际品牌企业走向被收购的命运往往是在成本竞争中败下阵来,而他们在组织构架、公司运营等方面仍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另外,从宏观意义上来看,跨国并购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以OEM为主的对外贸易中,中国众多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相互降价、恶性竞争,整个行业的出口量虽然不断增长,出口平均单价却不断下滑。2002年服装出口价格比五年前下降了30%。
目前欧美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指控以及启动特别保护措施的呼声愈演愈烈,正是行业出口“量增质不增”所导致的结果。而企业并购国外品牌后,出口产品档次提高,价格必然也提高,不但没有倾销之虞,反而为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根基:跨国并购的可行性
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国际品牌,在很多业内人士听来也似乎是遥远而不切实际的无稽之谈,但冷静分析起来,中国已具备了各项必要条件。
并购实力
借助近两年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很多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目前的盈利情况都不错,资产负债率不高,具备相当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海欣股份2002年末总资产约为33亿人民币,资产负债率36%,净资产利润率为9.8%;这样的资产规模与收益情况在纺织服装企业中也有不少。以服装行业为例,优秀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能够达到20%以上,一般资产负债率也在30%-40%,行业前十位企业的平均总资产为14.5亿元人民币,第一名雅戈尔集团的总资产已在到42亿元人民币。
而大多数国外品牌企业的资产规模都不大,如西班牙大部分纺织服装业和鞋类制造业的平均雇员人数为34人,只有0.4%的企业雇员数超过500人。而且即使企业规模很大,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技巧采取资产分拆并购的方法,如单纯并购营销网络、研发部门等,使并购所需资金大大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