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仿织”猖獗,西樵的纺织企业特别渴望得到法律的保护。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对纺织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着空档———
据调查,西樵纺织企业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近万个,使西樵轻纺城成为当今全国纺织面料、裤料和装饰布流行趋势的晴雨表,亦成为名牌服装厂追捧的地方,是国内最具活力的纺织品市场之一。但是某些不遵守游戏规则,抄袭“仿织”也对西樵纺织业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众多西樵纺织企业希望制止抄袭、“仿织”行为,保护创新成果。
在国内几大纺织品市场中,西樵轻纺城以技术创新见长。支撑西樵轻纺城的主要是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西樵纺织业,这些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据了解,西樵1600多家纺织企业中,40台至50台织机规模的企业占63%。由于企业规模小,产量少,单纯追求规模效益显然不是他们的强项。可喜的是西樵纺织业结合自身实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调整了市场定位,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适应目前“多品种、小批量”市场需求的灵活创新机制,由此造旺了高档产品,提升了市场的品位,凭借技术创新和质量的优势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生存之路。西樵区民营经济管理办公室去年底的调查数字显示,部分纺织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已占销售总收入的13%。
然而,由于目前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造成新产品“软”投资环境恶化,企业投入重金进行技术创新所创造的高附加值一旦被“仿织”,就轻而易举地落入不法竞争对手的钱袋。
经营了10多年装饰布的美居乐布艺有限公司是国内装饰布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公司赖经理介绍说,他们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超过400个。去年,他在浙江柯桥进行市场调查,才看了10间左右的商铺,就发现里面有70多个仿冒“美居乐”的花色品种。赖经理告诉记者,抄袭最为严重的时候,每出一个新品种就抄袭一个。以前他们凭借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尚可与抄袭、“仿织”者拉开距离,无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今抄袭、“仿织”者也改进了方法,不再自己生产,而改为把抄袭来的样版交由生产工艺较高的企业加工,这样出来的抄袭产品与被抄袭产品从里到外均不相伯仲,“仿织”者成本投入更少,获利更多,对西樵的冲击更大。
面对“仿织”猖獗,西樵的纺织企业特别渴望得到法律的保护。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对纺织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着空档。
就拿占西樵纺织城经营份额一半的服装面料来说,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和原料搭配差异以及纺织物纹理结构的变化。但无论是来自原料或是纹理结构的改良和变化,都和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保护范畴里的商标、专利或版权挂不上钩,没法操作。因此为不让竞争对手“仿织”,很多时候唯有采取藏起新货的下策。
相比之下,装饰布和花布由于存在花纹和图案,还可以和版权挂上钩,用版权登记的快捷方式获取保护。上面提到的美居乐布艺公司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从1995年开始,每设计完成一个花色马上申请版权,累计已为2000多个花色进行了版权登记,并设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不过一旦遇上盗版侵权行为,目前执法仍然比较困难,特别是跨省跨地区的执法,往往要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徐劲雪段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