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为7.6%,加上刚刚公布的1—4月10.5%外贸增速,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似乎让很多人长出了一口气,一季度开局良好几乎成为各种媒体的一种共识。尽管如此,一季度经济运行还是存在着让人不那么乐观的因素,权威经济部门和专家在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之后,认为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概括地说,在当前速度不低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四大经济指标的明显反差。
首先是经济高增长与经济效益下滑之间的反差。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增加值增长了2.4个百分点,但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高效益,企业实现利润有所降低。
权威经济部门和经济专家分析认为,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工商企业的利润下降。一季度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不到80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1%,特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一指标的同比降幅为30.1%。商业企业效益也呈明显的下滑趋势。
企业利润下降则主要受价格下跌的影响。此外还与我国部分行业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及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有关。重复投资,盲目追求数量是我国工业企业多年的痼疾;而同是国内市场,外资企业效益却不错,这说明我们一些国内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种、技术及营销等方面仍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其次是投资增长加快与消费增长下降之间的反差。一季度我国投资领域异常活跃,继续在去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0多亿元,增长了近2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消费的增长并不理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万亿元,增长8个百分点,但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为近年来较低水平。
造成上述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与消费的不衔接。以住房消费为例,从去年至今,房地产投资一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投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消费增长,一方面可能是投融资环节有问题,这一领域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投资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或者是消费环节存在阻碍因素。类似的情况在其它消费品上也有突出表现。据国家经贸委今年上半年对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调查:在所调查的600种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占86.3%,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因而,专家提醒,在高投资的背景下,投资主体必须注意投资效益,防止重复建设,同时要继续把扩大消费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三是财政收入增幅下降与财政支出居高不下形成反差。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3800多亿元,增长仅为3.4%。其中中央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163.6亿元,下降了7.8%。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并没有降低。一季度,全国财政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4%。其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23.2%。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对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不利的。
目前财政面临的支出增加需求非常大,包括社会保障开支、环境保护开支、增加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支出、对农业投入的增加等,这些都要以必不可少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税收征管,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管理把不该支出的钱一定要控制住,以保证重点支出。四是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人数减少形成反差。在一季度GDP保持7.6%增速的同时,3月末我国城镇就业人数却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10万人,比2001年底减少了126万人,且主要集中在国有和集体单位。下岗失业问题突出,既影响了居民生活的安稳,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研究者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认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传统产业兼并破产和重组的力度加大,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减弱;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又相对滞后,新增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加之今年是加入世贸第一年,进口的增加还将对国内企业的生产和就业形成新的冲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也会随之突出,因而全社会劳动力市场总量供过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